揭傒斯(1274~1344)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他的字是曼硕,号贞文,出生在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由于家境贫寒,他努力学习,成为大德年间的才子。后来他开始游历湘汉地区。
延佑初年,揭傒斯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布衣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之后,他三次进入翰林,先后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奎章阁经郎和翰林待制等职位。他还被封为豫章郡公,并担任集贤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的职务。他还负责修订辽、金、宋三史,并担任总裁官。
揭傒斯的代表作品是《辽史》,他在完成这部作品后因患寒疾而在史馆去世。他被追谥为文安,并留下了《文安集》这部作品。他的文风简洁严整,诗作清婉丽密。他还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许多朝廷的典册都是他亲手书写的。他与虞集、杨载、范梈一起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同时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为“儒林四杰”。
揭傒斯的幼年家境贫苦,但他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他的父亲是宋朝的一个“拔贡”,母亲是黄氏。从5岁开始,他就开始向父亲学习,日夜不懈地努力学习。到了12、13岁的时候,他已经广泛涉猎了经史百家的知识,到了15、16岁的时候,他的文采已经出众,尤其擅长诗词和书法。与他年纪相仿的人都非常敬佩他,纷纷拜他为师。
揭傒斯青年时期,他远游湖南和湖北,讲学谋生,一直到了39岁。一些名公显宦非常器重他,湖南宣慰使赵琪素将揭傒斯视为“知人”,并预言他将来必定成为“翰苑名流”。湖南宪使卢挚和湖北宪使程钜夫也非常赏识他。程钜夫甚至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了揭傒斯。
元皇庆元年(1312年),程钜夫在朝中做官,他的公馆设在宫廷门前。揭傒斯经常居住在公馆内,很少外出,他对待主宾非常谨慎,很少有人知道他与程钜夫有着亲戚关系。当时元代的开国遗老们还在世,听说程钜夫有了一位佳客,都想见识一下。程钜夫只好引见揭傒斯。大家在交谈中发现,揭傒斯论文时意象飞动,气势豪放,论政时骋议驰辩,理论严谨。大家都认为揭傒斯才华横溢,是国家栋梁之材,纷纷向朝廷推荐。知中书李益看了揭傒斯写的《功臣列传》,赞叹不已,称其为修史书的名手笔,与其他人修史不过是誊抄其他版本的史书而已。程钜夫的好友,深受元廷敬畏的集贤大学士王约也力荐揭傒斯,称他在谈治道时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授予他政治职务必定会有所作为。
元延祐元年(1314年),揭傒斯被授予翰林国史院编修的职位。三年后(1316年),他升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四年后(1317年),他又被迁升为国子助教。六年后(1319年),朝廷提升揭傒斯为“奎章阁”供奉学士。不久之后,他又被提升为侍讲学士,主要负责修史工作,管理经筵事务,并为皇帝起草制表。当时,提升职位不能超过两级,但揭傒斯却连续晋升了四级,直至成为二品“中奉大夫”,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元天历二年(1329年),图帖睦耳在“奎章阁”内聚集功臣的弟弟和皇亲国戚的子孙进行学习,他要求揭傒斯担任授经郎。奎章阁设在兴圣殿西,揭傒斯每天早起,步行最先到达,与学生们一起商议学习事宜。
揭傒斯生平详情»
揭傒斯是一位忠于故乡的官员。尽管他在外地任职,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丰城。然而,丰城并不富裕,官府却听信奸民商琼的谗言,招募300户人家淘金,由商琼担任总领。丰城的人们只能四处采金,献给朝廷。每年上交的黄金数量从4两增加到49两。然而,商琼去世后,幸存的淘金人寥寥无几,他们生活贫困。上司责令丰城当局如果无法交出黄金,就用劳役来抵偿。因此,丰城许多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揭傒斯从堂孙那里得知了这件事,向朝廷详细陈述了实情,并获准免除丰城的劳役。丰城的人们对他感激不尽,感受到了他的恩德。
揭傒斯性格耿直,善于嫉恶,言行一致。当他听说某个郡县有一位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官吏时,无论是在讲话还是写文章时,他都会引用曲喻,赞扬廉吏的行为,宣扬廉吏的品德。而当他听说某个官吏贪赃枉法时,他必定会在议论时批评这个官吏,并规劝他改正。有一次,一个郡侯凭借权势要求部下百姓送礼给他庆寿,并请揭傒斯撰写文章记述他的德政。揭傒斯痛斥道:“你的所作所为怎么样?我怎么能违背民意、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你粉饰、阿谀奉承?”这个郡侯几经贿赂都以失败告终。而当善良的人向他求助时,揭傒斯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有一次,一个客人为了让他写文章,送给他酬金。揭傒斯写好了文章后,对客人说:“钱你拿回去自己用吧,你的心意我已经收下了。”
揭傒斯从年轻时代起就忧国忧民,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其中,《临川女》一诗描写了一个世代为人佣耕的贫穷农民盲女的悲惨遭遇。由于父亲去世,家境贫困,母亲和兄弟无力养活她,只能忍痛将她赶出家门。诗中写道:“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母兄日困穷,何以资我身?一朝闻密盲,与盲出东门。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另外,《杨柳青谣》中写道:“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这些诗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人民的艰辛生活。
揭傒斯步入仕途后,写了大量颂圣、应制、赠誉之作。他的作品条理清晰,体制严整,阐述明达。例如,《上李秦公书》中写道:“夫士志为上,时次之,位次之。农不以水旱怠其耕,商不以寒暑辍其负贩,故能致千金之产,登百谷于场,况士之志于道者乎?”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士人应该有高尚志向的看法。
揭傒斯是一位忠于故乡、正直善良的官员。他不仅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还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他的行为和作品都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人们,他们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揭傒斯的一生是对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的典范,他的事迹应该被传扬下去,激励后人。
揭傒斯轶事详情»
揭傒斯是元代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文学作品简洁有力,诗歌清丽细腻,被誉为“如美女簪花”。即使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他仍然没有忘记下层人民的苦难,这些关怀都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政序》中,他写道:“旬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诟病之风未除,职教之徒臃肿腆腮。”在《送吏部段尚书赴湖广行省参政二十韵》诗中,他写道:“五岭缠妖棂,三湘困绎骚。罢氓贫到骨,文吏细吹毛。麟凤饥为腰,鹰鹋饱在僚。”《千顷堂书目》中记载了《揭文安公集》五十卷,明初已经缺失了十三卷。现存的古代全集本有三种:《四库全书》本(十四卷)、《四部丛刊》本(十四卷,另有一卷补遗诗)、《豫章丛书》本(十八卷)。1985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了《揭傒斯全集》。
揭傒斯的诗歌作品《渔父》、《高邮城》、《杨柳青谣》、《秋雁》、《祖生诗》、《李宫人琵琶引》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秋雁》一诗,寄托了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当时民族之间的矛盾。正如《至正直记》所说:“揭曼硕题雁,盖讥色目北人来江南者,贫可富,无可有,而犹毁辱骂南方不绝,自以为右族身贵,视南方如奴隶,然南人亦视北人加轻一等,所以往往有此诮。”揭傒斯还有一首《女几浦歌》,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了大孤山下的船民,无论风浪多么险恶,他们总是无所畏惧,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毅和勇敢。
揭傒斯的散文大多宣扬封建伦理思想,但也有一些可读的作品。例如《与萧维斗书》、《送李克俊赴长兴州同知序》,都认为“独善其身”不是一个政治家的风度。《浮云道院记》、《胡氏园趣亭记》反映了封建时代文人的闲适情趣。欧阳玄在《豫章揭公墓志铭》中说,揭傒斯的文章“正大简洁,体制严整。作诗长于古乐府,选体、律诗长句,伟然有盛唐风”。
揭傒斯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他经手的朝廷典册和元勋铭辞很多。他的法书起源于伏羲氏,经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与时代相适应。考证古代书法已经很困难,更何况是复制呢?……思考圣人的治理和书法的复兴。
揭傒斯以他的文学和书法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问题,还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对民族矛盾的思考。他的书法作品也展现了他的独特风采。揭傒斯的文学和书法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为我们了解元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揭傒斯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