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张溥是中国明代文学家,他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然而,他在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强调务为有用,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
张溥的散文在当时非常有名,他的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爽放,直抒胸臆。他的《五人墓碑记》赞颂了苏州市民与阉党的斗争,强调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观念,认为个人的力量和担当胜过社会的利益,这是缙绅所不能及的。这篇文章通过叙述和议论相间的手法,通过对比来反衬五人的磊落胸襟,成为了一篇传世之作。《五人墓碑记》也被收入了《古文观止》。
张溥一生著作丰富,编述了三千余卷,其中包括了《七录斋集》,其中文学作品有12卷,诗歌作品有3卷。这部集子现存的是明朝崇祯时刻本。他还编辑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在每个集子的前面都写有题辞。这部集子是张溥为了推动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此编则元元本本,足资检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殷孟伦注)将各集卷首题辞首次辑成一书,并加上了必要的注释。这本书对于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和张溥的著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书。
除了上述作品,张溥还有其他著作,如《春秋三书》32卷,《历代史论二编》10卷,《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此外,他还为《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补撰了论正。他还著有《万宝全书》,记述了当时博奕娱乐(如象棋棋谱、中式骨牌)的概况。
张溥是一位多产而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他的主张复古、务为有用的理念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启示。
张溥简介: 张溥(1602~1641)是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出生于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他是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就非常努力地读书,明史上记载了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他与同乡张采齐名,被合称为“娄东二张”。
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一起评议时政,他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在文学方面,张溥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同时以“务为有用”为号召。他的著作非常丰富,编述了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时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五人墓碑记》等。
关于张溥的死亡情况,文献中没有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