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黄佐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从小就展现出聪明才智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幼年时,他就开始接受家庭的教育,3岁就开始学习《孝经》,8岁开始研究诗词、天文和历算等书籍。在明正德五年(1510年)他中了解元,嘉靖元年(1522年)中了进士,成为庶吉士,并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在“大礼议”之争中,黄佐主张按照礼仪追认嘉靖帝的生父为皇叔,因此被贬到江西担任佥事。后来,他被调到广西担任督学,并在任期内提倡修复乡村社学,拆除淫祠,并编印《理学本源》在所辖的郡邑中推广。之后,因为母亲生病,他辞去官职退休了9年。

9年后,黄佐重新被起用,成为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后,他晋升为侍读,掌管南京翰林院,并被任命为右谕德,最后被提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然而,他的母亲去世后,他又被任命为少詹事,并与首辅夏言在河套问题上意见不合。当时,吏部右侍郎的职位空缺,争夺此职位的人互相攻击,导致皇帝非常生气。尽管黄佐并没有参与其中,但因为他是被推荐的候选人,也受到了牵连而被罢官。从那时起,黄佐彻底放弃了追求功名的念头。

回到广州后,黄佐将白云山景泰寺改建为泰泉书院,并广泛招收弟子。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才华出众的人,其中包括明代岭南诗坛著名的“南园后五先生”中的欧大任、梁有誉和黎民表。除了讲学之外,黄佐还专心著述,在经学、地方文献、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黄佐对经典著作非常了解,学术上尊重陈献章的学说,与王守仁进行过多次辩论。他持有一体说,认为“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通天地、亘今古,无非一气而已”,在明代学术界独树一帜。

黄佐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学术和政治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他的教育背景和才华使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淡泊功名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黄佐

黄佐简介: 黄佐(1490—1566)是明代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他在正德十六年中进士,成为庶吉士,并被任命为编修。后来,他被派往江西担任提学佥事,不久后改任广西学校的督学。

然而,黄佐后来选择放弃官职,回归家乡养老。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被起用为右春坊右谕德,并晋升为侍读学士,负责南京翰林院的事务。然而,他与大学士夏言在河套问题上的言论不合,因此被罢免并返回家乡。他在家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学术讨论,他的学术思想受到程朱学派的影响,因此被学者们尊称为泰泉先生。

黄佐著有《乐典》,他自称这本书揭示了造化的奥秘。他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右侍郎,并被谥号为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