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钱谦益,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以其在诗歌、史学、文章和收藏方面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
首先,作为一位诗人,钱谦益开创了清代独特的诗风。他与著名诗人睢阳袁枢有密切的交往,被誉为“前后七子而后,诗派即衰微矣,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他的诗歌既清丽绮丽,又富有力量感,既能引人感叹,又不拘泥于狭隘的论事范围,被誉为大雅元音,是当时诗坛的翘楚。
其次,作为一位史学家,钱谦益早年就有撰写国史的志向。他撰写了《太祖实录辨证》五卷,立志完成国史的私人修订。尽管他两次欲修明史的计划未能如愿,但人们仍然对他的史学才能极度推崇,认为“虞山(钱谦益)尚在,国史犹未死也”。这表明他在史学领域的造诣深厚,为后人所敬仰。
此外,钱谦益还是一位出色的文章家。他的文章名扬四海,被誉为“当代文章伯”。黄梨洲在《忠旧录》中称他为王弇州(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这充分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和声望。
最后,钱谦益还是一位热衷于收藏的收藏家。他收藏了刘凤、钱允治、杨仪、赵用贤四家书,并不惜高价广泛购求古本,建造了“绛云楼”,将宋元孤本书籍收藏其中。他的收藏之丰富和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被形容为“所积充牣,几埒内府”。
钱谦益于万历38年(公元1610年)中进士,但直到十年后的天启泰昌元年才“诣阕补官”。然而,不久之后,他遭到御史陈以瑞的弹劾,被罢官并奉诏削籍南归。这使他心灰意懒,感到悲切:“门外天涯迁客路,桥边风雪蹇驴情”。但与此同时,他也有归隐田园的想法:“耦耕旧有高人约,带月相看并菏锄”。这表明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钱谦益以其在诗歌、史学、文章和收藏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后人所推崇。他的诗风开创了清代的新局面,他的史学才能备受赞誉,他的文章享誉文坛,他的收藏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尽管他在官场上遭遇挫折,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使他保持了积极的心态。钱谦益的才华和成就使他成为当时文坛的瑰宝。
钱谦益简介: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和诗人。他被学者尊称为虞山先生,也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出生于1582年,常熟人。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以一甲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曾担任礼部侍郎的职位,但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然而,在明末时期,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马士英和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时,钱谦益依附他们,并担任礼部尚书的职位。后来,他投降清朝,仍然担任礼部侍郎的职务。钱谦益于166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