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臧的生平

生平
朱孝臧,是归安(今湖州)埭溪渚上彊村人。他的父亲朱光第(字杏簪)初为幕僚,游历于江淮之间。光绪中期,他曾担任河南邓州知州,但后来因被弹劾而失去职位,并在河南去世。朱孝臧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父亲在河南生活。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成为庶吉士,毕业后被授予编修职务,历任会典馆总纂总校、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同时兼任吏部侍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被派往广东担任学政,但因与总督意见不合,最终辞去官职,搬到苏州居住,并在江苏法政学堂任教。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包围外国使馆,董福祥部队击毙了日本外交官。朱孝臧上书反对仇视教派的行为,但这激怒了西太后等人,他几次受到责罚。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他因为表现出“忠心谋国”的精神而被提升为内阁学士,并晋升为礼部侍郎。同年秋天,他被调到广东担任学政。然而,由于与总督意见不合,他引病退职,回到苏州。不久之后,他被聘为江西法政学堂的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他被任命为弼德院的顾问大臣,但因病未能赴任。辛亥革命后,他隐居在上海。袁世凯曾希望聘请他为高级顾问,但他婉拒了,并在天津以君礼参拜废帝溥仪,最终在上海去世。

朱孝臧有三个亲兄弟:二弟朱孝威,被分省补用道;三弟朱祖谦,担任江苏候补巡检;四弟朱祖誉,任职于国史馆。朱孝臧的原配夫人是严氏,被封为一品夫人,而陆氏则是他的侧室。严氏生了一个儿子方诒,他成为了二品荫生,并担任山东通判。方诒才华出众,继承了父亲的才能,但在壮年时不幸去世。朱孝臧后来娶了夏氏,她是孙桐的第二个女儿。他们的孙子朱贞同,是一个聪明而早逝的孩子。因此,朱孝臧选择了仲弟子方饬作为他的继承人。

朱孝臧一生充满了辛酸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家族也是一个充满才华和智慧的家族,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诗人朱孝臧的照片
朱孝臧

朱孝臧简介: 朱孝臧(1857~1931)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他原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出生于浙江归安(今吴兴县)。光绪八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官职。光绪三十年被任命为广东学政,但因与总督产生矛盾而辞去官职。民国二十年在上海去世。

朱孝臧最初以诗才闻名,但后来与王鹏运交往后,放弃了诗歌创作,专攻词曲。他的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他的词集《彊村语业》共有两卷,其中一卷是他的门人龙榆生在他去世后补刻的,收入了《彊村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