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臧的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朱孝臧是一位早年就擅长诗歌创作的才子,他的风格与著名诗人孟郊、黄庭坚相近。陈衍称他为“诗中之梦窗”,形容他的诗歌能够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光绪二十二年,王鹏运在京师成立了词社,并邀请朱孝臧加入。从那时起,朱孝臧专注于词的创作,并受到了王鹏运的影响和指导。他将自己一生所学和抱负融入到了词中,创作了许多与时事相关的作品。例如《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耼赋落叶词见示感和》、《烛影摇红·晚春过黄公度人境庐话旧》、《摸鱼子·梅州送春》、《夜飞鹊·香港秋眺》等作品表达了他对维新派的同情,对光绪帝珍妃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沦丧的悲伤和忧愁。

尽管晚年的词境更加高简浑成,内容除了偶尔涉及军阀混战的情节外,更多地是表达了他作为遗老孤独和孤寂的情感,或者是对海上歌场的留恋之作。他的词歌承袭了吴文英的风格,借鉴了周邦彦的技巧,同时也融入了宋代各大家的元素,打破了浙派和常州派的偏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精通格律,注重音韵,被称为“律博士”。因此,他被当时的人们尊为“宗匠”,甚至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百年来众多词人中的佼佼者。王国维称他的词是“学人之词”的极致之作。他出版了词集《彊村语业》3卷和诗集《彊村弃稿》1卷。

诗人朱孝臧的照片
朱孝臧

朱孝臧简介: 朱孝臧(1857~1931)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他原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出生于浙江归安(今吴兴县)。光绪八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后历任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官职。光绪三十年被任命为广东学政,但因与总督产生矛盾而辞去官职。民国二十年在上海去世。

朱孝臧最初以诗才闻名,但后来与王鹏运交往后,放弃了诗歌创作,专攻词曲。他的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他的词集《彊村语业》共有两卷,其中一卷是他的门人龙榆生在他去世后补刻的,收入了《彊村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