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的书学思想

书学思想
沈曾植是一位重要的书法家和金石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嘉道以后,大量古碑版器物的出土引起了金石学的兴起,许多小学家和金石家涌现出来,对书法领域产生了影响。这也导致了书风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擅长写碑风格的书家,如洪亮吉、孙星衍、桂馥、伊秉缓、何绍基、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等等。与此同时,书学界也出现了阮元的“北碑南帖说”,提倡学习碑刻。经过包世臣的阐扬,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主流。到了清末,康有为提出了尊碑抑帖的观点,使得这种风气达到了顶点。沈曾植也是主攻北碑的书法家之一。

沈曾植认为书学优于书功,他认为书法应该注重学习和研究,而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像康有为那样写出较为系统的著述。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海日楼题跋》、《寐叟题跋》以及给一些友人的信札中的片言只语,这些都是他的真知灼见和经验之谈。

沈曾植的书学思想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早年受到包世臣的影响,他笃信黄小仲的“始艮终乾”和包氏的“中画圆满”之说,他在用笔的方法上用力甚多,非常欣赏唐代张怀瓘在《药石论》中所说的“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中年时,他开始研究碑刻,嗜好张裕钊的书法,对一些碑刻如《张猛龙碑》、《高湛墓志》、《敬使君碑》等非常推崇,他在结体上也非常注重。光绪壬寅以后,他逐渐将精力转向书画上。但是那时他对帖有些生疏,在《旧拓圣教序跋》中他自认为“性乃不近”,可见他的心境。

晚年时,沈曾植将碑刻和帖学相融合,注重学习古今嬗变之理,他的论述精微,常常提出前人未曾发表过的见解。例如,在给门人谢凤孙的信中,他提到“冬心开顽伯之先”,在《菌阁琐谈》中提到“李斯亡篆以简直,中郎亡隶以波发”,在《护德瓶斋涉笔》中认为“西汉未隶石刻间杂为正书”,还称赞金文中的楚人书和王大今的作品。他的思想和见解都非常独到。

总的来说,沈曾植是一位重要的书法家和金石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注重学习和研究,认为书学优于书功。他的书学思想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见解精微,常常提出前人未曾发表过的观点。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的书法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诗人沈曾植的照片
沈曾植

沈曾植简介: 沈曾植,1850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字是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他还有其他许多自号,如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沈曾植的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的知识,被誉为“硕学通儒”,在中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被尊称为“中国大儒”。

沈曾植于1922年去世。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对于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