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成就:
沈曾植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帖学”的殿军人物。他的书法成就备受赞誉,被认为是大器晚成的典范。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称他为学人,虽然会写字,但专注于学习包世臣、吴熙载等人的书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然而,后来沈曾植突然豁然贯通,像释子悟道一样,掌握了书学的秘奥。
另一位学者王蘧常先生在《忆沈寐叟师》中也提到了沈曾植的书法成就。他说沈曾植生前一直将书法作为余事,但后来刻意经营,竭尽全力,直到六十四岁才开始专注于写字。直到七十三岁去世,他一直努力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两种说法虽然有些差异,但都认为沈曾植是大器晚成的。其中一种说法认为他中年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一直刻意经营,竭尽全力。根据沈曾植的生平经历来看,王蘧常先生的说法更为接近。
据沈曾植自己的回忆,他晚年对书画产生兴趣是在光绪壬寅(53岁)辞去南洋公学监督后,重返都门时。早年他曾试图模仿山谷的书法,但心与手不合,常常怒张横决,无法得势。然而,他对临池之志一直没有放弃。在中举之前,他主要学习晋唐小楷,因为当时江浙地区的文风盛行,为了中举,大多数士子都练习所谓的“馆阁体”。沈曾植晚年回忆时还为“馆阁体”辩护,认为这种书法风格工整,名家们都在追求横平坚直的字体。他认为只要掌握了笔法,就能写出好字。他还学习了包世臣、邓石如、吴让等人的书法。
之后,沈曾植接受了包世臣的“备魏”可以“取晋”的观念,开始学习北碑的书法,并特别喜欢张裕钊的书法,刻意练习了一段时间。光绪六年他中举成为进士,北上就仕,开始收罗一些碑帖,这标志着他自称“书学深”的开始。
沈曾植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的刻苦努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他在晚年才真正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研究,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取得成功。
沈曾植简介: 沈曾植,1850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字是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他还有其他许多自号,如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沈曾植的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的知识,被誉为“硕学通儒”,在中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被尊称为“中国大儒”。
沈曾植于1922年去世。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对于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