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的生平

生平
张惠言,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幼丧父,生活艰难。他的母亲和姊姊为了养活他和他的弟弟,不得不做女工。在九岁时,张惠言离开家乡,去常州城中依靠伯父读书。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在十四岁时就成为了童子师,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1776年,张惠言娶了国子监生吴承绂之女为妻。次年,他补充县学附生,开始了科举之路。1779年,他参加了高级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了廪膳生的职位。1786年,他考取了举人的资格。1787年,他参加了礼部会试,并在中正榜中名列前茅。中正榜是从当年会试落第者中挑选出合格者,任命为内阁中书或国子监学等职位。张惠言考取了景山宫官学教习的职位,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教学生涯。在教学的同时,他与其他学者切磋古文词赋,与杨随安交流易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1794年,张惠言回家奔丧,两年后,他应邀到浙江富阳县编修县志。然而,在县志修成之前,他的朋友恽敬调任贵州江山县为官,邀请张惠言到江承之家授馆收徒。1797年,张惠言的易学著作相继问世,与张琦合编的《词选》影响深远。

1799年,张惠言参加了第七次会试,并成功考取了进士的资格,成为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1801年,他散馆,被任命为部属,后来又被朱珪奏请改为翰林院编修。1802年,张惠言在官职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张惠言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努力。他在贫困的环境下长大,但凭借着母亲和姊姊的支持,他得以接受教育,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教学生涯和学术交流使他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他的著作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四十二年,但他的奋斗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张惠言

张惠言简介: 张惠言(1761~1802)是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出生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他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后担任编修官职。他年少时就擅长写词和赋,对易学有深入研究,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誉为“乾嘉易学三大家”。他还曾编辑《词选》,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作,同时也著有《茗柯文集》。

然而,关于张惠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我所了解的资料并没有提及。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专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