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的生平

生平
洪升是一位出生在清朝顺治二年七月初一的文人。他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直到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都有读书的传统。他的父亲是一位喜欢读书和讨论的人,曾在清朝任职。而他的外祖父黄机则是康熙朝的官员,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升在少年时期曾受到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的教育。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了他们遗民思想的影响。他学习勤奋,很早就展现出了才华,15岁时就在文坛上有了名声。20岁时,他已经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并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康熙三年七月,他与舅父的女儿黄兰次结婚。四年后,他前往北京国子监学习。然而由于未能得到官职,他失望而归。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大约在27岁左右,他遭遇了家庭的变故,被父母逐出家门,被迫离家独居,生活贫困到断炊的地步。康熙十二年冬天,他再次前往北京谋生。两年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等名流的赏识和培养,他的诗名大起。尽管他靠卖文为生,但他依然保持着傲岸的态度,对现实颇为不满。徐麟在《长生殿序》中说他在交际和宴会上总是白眼瞪人,指责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事情进行批评。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康熙十八年冬天,洪升的父亲因为一桩冤案被遣送到边疆,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程,赶回杭州,照顾父母北行,后来得到了赦免。为此,他已经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关注民间的苦难,写了《京东杂感》和《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经兵灾和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和朝政的动荡,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他将旧作《舞霓裳》改编为《长生殿》,广为传唱。次年八月,他邀请伶人演出《长生殿》,一时间名流纷纷前往观看。正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个月去世,洪升的《长生殿》也成为了悼念的对象。

洪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文坛名流的赏识和培养。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民间苦难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他的《长生殿》成为了一部广为传唱的戏曲,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华。

洪升

洪升简介: 洪升(1645~1704)是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他出生于世宦之家,是汉族,来自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洪升在康熙七年(1668)进入北京国子监肄业,但二十年来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一直穿着白衣度过了一生。他的代表作品《长生殿》历经十年的创作,经过三次修改才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引起了社会的轰动。然而,次年他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指责并下狱,被革去太学生的身份,后来离开北京回到了家乡。

晚年,洪升回到了钱塘,但生活非常贫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受邀前去观赏,但在返回杭州的途中,他在乌镇酒醉后不慎失足落水而死。

洪升与孔尚任一起被称为“南洪北孔”,他们都是当时戏曲界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