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陈廷敬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文集等多个领域。他个人的诗、文集包括《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此外,陈廷敬还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其中包括《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
《康熙字典》是陈廷敬等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汉字辞书,对汉字研究具有深远影响。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历时六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陈廷敬的诗歌才华备受康熙皇帝的赞赏。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对陈廷敬的诗赋十分欣赏。康熙皇帝曾评价陈廷敬的诗为“清雅醇厚”,并称其为“李杜本诗豪”。康熙还在陈廷敬逝世后作《大学士陈廷敬挽诗》,表达对陈廷敬的怀念之情。可见陈廷敬的诗歌成就得到了康熙的高度赞赏。
陈廷敬在京城任职期间,与礼部尚书、诗歌大家龚鼎孳共同发起了结诗社,吸引了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著名文士的参加。这一诗社的成立进一步展示了陈廷敬在文学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刘然在《国朝诗乘》中选取了陈廷敬的29首诗,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他认为陈廷敬的诗歌不仅仅是应酬之作,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感悟和规范的表达。陈廷敬的长句和片语都非常出色,展现了他的才华。他与天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与主臣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高度赞扬。
总之,陈廷敬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和著作在当时备受赞赏。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人作品中,还体现在他主持编撰的国家典籍史志中。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陈廷敬的作品和贡献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是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他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能力。
陈廷敬不仅在政务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他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五十卷《午亭文编》,其中包括二十卷的诗歌,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陈廷敬在家乡建立了午亭山村,并至今保留下来。这个村庄是他的故乡,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