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陈廷敬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康熙时期担任多个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廷敬于明崇祯十二年出生在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1658年,他考中进士,成为庶吉士,并被授予检讨一职。为了与同馆的顺天通州陈敬区别,顺治皇帝赐名廷敬。1661年,康熙即位后,陈廷敬被任命为起居注日讲官,后来又升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并负责弘德殿的讲经工作。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1662年,陈廷敬请假回到家乡。1673年,他被转任为侍读学士,并担任武会试副考官。1676年,他被提升为内阁学士,担任经筵讲官。1682年,他又充任会试副考官。当时副都御史余国柱平定了滇南地区,请求陈廷敬制定乐章。陈廷敬撰写了十四章的乐章,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
1684年,陈廷敬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他上疏请求改变官方货币以防止私铸,免除铜税并方便采矿。他还制定了朝廷的服制,禁止奢侈浪费的风气。他严格选择督抚官员,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准则。他还严厉监督地方救灾款项,杜绝贪污侵害民众的行为。
1685年,陈廷敬上书康熙帝《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污与奢侈之间的关系,强调节俭才能清廉。同年,他还上书弹劾王继文,指责他在战时不用捐纳粮草,却动用库银,战后又将所存谷米以官俸抵给本省官员,造成巨额财务亏空。王继文被罢官,从此以后风纪得到整肃。
1686年,陈廷敬被调任为工部尚书,并与徐乾学士一起奏进《鉴古集览》。康熙帝对此书非常赞赏。陈廷敬还被委任为《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的总裁。同年九月,他又被迁任为工部尚书。
1687年十二月,湖广巡抚张汧上任不久,陈紫芝疏劾他“位任未久,黩货多端”。兵部尚书张玉书趁机弹劾与张汧有亲戚关系的陈廷敬。1688年四月,张汧因贪污被处绞,陈廷敬向康熙帝上书请求宽恕张汧。康熙帝对陈廷敬的请求予以了批准。
陈廷敬是一位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官员,他在康熙时期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整顿财政、制定政策、监督官员等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廉洁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是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他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能力。
陈廷敬不仅在政务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他的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五十卷《午亭文编》,其中包括二十卷的诗歌,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
陈廷敬在家乡建立了午亭山村,并至今保留下来。这个村庄是他的故乡,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