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注释:上元:节日名,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玉漏、银壶、铁关、金锁:都是美称,并非真正全由玉、银、铁、金做成,应理解为“像……一样的……”
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古人向铜壶里灌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出来,然后根据刻度计时,是为漏刻之法。
铁关:宫禁的城门,唐朝宫禁森严,平时入夜即管关,天亮开放。
彻:通,直到。
《上元夜六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见月能闲坐”是说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不会错过这个观赏月亮的好时机;“何处闻灯不看来”是说无论在哪里,人们都会前往观赏灯火的繁华景象。这两句问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元宵节的热闹和人们对于赏灯的热情。
接下来的两句“乘兴直到曙光开,不辞长作夜行杯。”表达了人们对于元宵节的喜悦之情。他们乘着兴致,一直玩到天亮,不辞劳累,不辞长时间的夜行。这里的“夜行杯”是指夜间狂欢的酒杯,人们不顾疲倦,不顾时间,尽情享受元宵节的欢乐。
最后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来。”写出了人们玩得太high,喝得太醉,已经分不清天在水中还是水在天上,形容他们的醉意之深。而“满船清梦压星来”则是形容他们醉后的美梦如星星一般多,压得船都满了。这里的“满船清梦”是指美好的梦境,表达了人们在元宵节的欢乐中,心情愉悦,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人们对于节日的热情。崔液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元宵节夜晚的欢乐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这首诗不仅是对元宵节的赞美,也是对人们欢庆节日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快乐的态度。
崔液(?-714年),字润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是一位以五言诗为擅长的文学家。他曾担任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由于崔湜(音同液)犯罪被判流放,崔液选择逃亡到郢州,并在此期间创作了《幽征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的用词十分典雅华丽。后来,由于大赦的颁布,崔液得以返回故乡,但不久后便去世了。他的友人裴耀卿将他的遗文编纂成了一部十卷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