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原文赏析

  • huà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yuǎn
    kàn
    shān
    yǒu
    jìn
    tīng
    shuǐ
    shēng
  • chūn
    huā
    hái
    zài
    rén
    lái
    niǎo
    jīng

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山水向往早教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远处看,高山的颜色非常鲜艳,但当走近时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依然在争相绽放,但人走近时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 《画》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绘画的作品。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中,或在《全唐诗》中都没有找到这首诗的记录。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原本是南宋时期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宋代佚名诗人所作,例如在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这首诗时,作者一栏里写着“宋·佚名”。 《画》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中的山水花鸟图,表达了对画的赞叹和欣赏。诗中运用了对仗和反义词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清晰,平仄分明,读起来十分流畅。首句“远看山有色”描绘了远山的美丽,而“近听水无声”则表达了源头活水的宁静和致远。诗的最后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则描绘了花儿在最美的季节里绽放,并且不受人的干扰。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中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对画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画》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代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题画梅

清代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轻肥

唐代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