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描述了一幅以梅花为主题的水墨画作品。画家挥毫纵横,使得水墨在纸上流淌得非常自然,形成了几朵盛开的梅花。梅花被描绘得非常美丽,作者希望它能够被天风吹到千家万户,让每个家庭的门前和屋后都能看到梅花的身影,这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梅花带来的春天的气息和温暖。 《题画梅》解释详情»
李方膺的画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倔强放纵:李方膺的画梅花不拘成法,用笔倔强放纵,不受束缚。他不剪裁梅花,也不刻划,而是顺应梅花的天性,不加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这种倔强放纵的笔法使他的画作显得苍劲有致。
2. 蔑视传统和权威:李方膺自称“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和权威。他喜欢画风,以此表达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狂风,象征着他的不屈精神和对抗恶势力的决心。
3. 关怀下层人民:除了表达自己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画作还体现了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他在画梅花时,常常描绘天风,这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这种画风体现了他对劳苦百姓的体恤之情。
总的来说,李方膺的画作具有倔强放纵的笔法,蔑视传统和权威的态度,以及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也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题画梅》特点详情»
李方膺(1695~1755)是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他出生于通州(今江苏南通)。
李方膺曾担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务。然而,由于遭到诬告,他被罢官。之后,他去了扬州借园居住,并自称为借园主人。他以卖画为生。
李方膺与李鱓、金农、郑燮等人有交往。他擅长诗文书画,尤其擅长描绘梅、兰、竹、菊、松、鱼等题材。他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因此,他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关于李方膺的死亡情况,文中没有提及。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