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原文赏析

  • niǎo
    míng
    jiàn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rén
    xián
    guì
    huā
    luò
    jìng
    chūn
    shān
    kōng
  • yuè
    chū
    jīng
    shān
    niǎo
    shí
    míng
    chūn
    jiàn
    zhōng

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相关标签:小学古诗春天写景早教鸟鸣涧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静静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当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 月出:月亮升起。
- 惊:惊动,扰乱。
- 山鸟:山中的鸟。
-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 时:时而,偶尔。 《鸟鸣涧》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王维在盛唐时期(713-741年)游历江南时的情景。在这个时期,王维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江南的旅行中创作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其中,这首诗是他在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

云溪别墅位于今天的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地区。这个地方景色优美,环境幽静,是王维寓居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景,以及与友人皇甫岳的交流和共同创作。

这首诗是王维在云溪别墅中的灵感之作。他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山水风景,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王维创作背景和灵感来源的途径。通过了解他在云溪别墅中的创作环境和与友人的交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同时,这篇创作背景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盛唐时期江南文化和诗歌创作的机会,增加了对这个时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鸟鸣涧》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山间春夜的宁静美景为主题,通过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禅心与禅趣。诗中的桂花落下,夜晚的春山空旷,表达了人闲心静时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诗人巧妙地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花落与人闲结合起来,强调了心境的重要性。尽管诗人无法亲眼目睹桂花飘落的景象,但因为夜晚的宁静和观景者的心静,他能够感受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落、着地的过程。诗中的春山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而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也在这种宁静中得到了放松。最后一句以动写静,通过月亮的出现和鸟儿的鸣叫,衬托出山林的幽静与闲适。整首诗通过声音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这座寂静山林的美丽景致。 《鸟鸣涧》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天净沙·春

元代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月夜 / 夜月

唐代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