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月夜 / 夜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单地描绘春天的外在景观,而是通过感知自然界微妙变化的纯净心灵,将春天的气息融入诗中。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月色和星斗,营造出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给诗歌笼罩上特殊的氛围。诗中的“更深”二字揭示了诗歌描绘的基调,以及夜空中的深邃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月光半照,以及虫声透过绿窗纱的情景,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受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诗人的内心情感与春天的气息相互交融,使诗歌充满了生机勃发的力度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鉴赏和对自然界的深情体验。 《月夜 / 夜月》鉴赏详情»
刘方平,唐朝河南洛阳人,约生于758年前后。他是匈奴族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但未能如愿。他还曾有意从军,但也未能实现。从此之后,他选择隐居在颍水和汝河之滨,一生未曾担任官职。
刘方平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是诗友,受到薪颖士的赏识。他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写山水。他的诗作多以咏物和写景为主题,尤其擅长写绝句。他的诗作多表达闺情和乡思,思想内容相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意境丰富。
他的《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作品都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除了诗歌创作,刘方平还擅长绘画山水。他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于刘方平的死亡信息,文中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