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汉字译文:奇妙的道理不是本来的说法,不同的途径却达到了相同的目的。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达到相同的目标,强调了灵活性和多样性。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汉字译文:圣人掌握了关键,都以造福众生为目标。
注释:圣人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他们以造福众生为己任,追求众生的幸福和福祉。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汉字译文:凤凰的鸣叫从上苑传来,龙宫与外城相连。
注释:凤凰和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权力。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宫殿中的喧嚣和繁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汉字译文:花鬘装饰着后殿,云车停在前庭。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宫殿中的华丽景象,形容了宫廷的富丽堂皇。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汉字译文:松树和竹子中蕴含着新的秋意,轩窗中清新的气息尤为突出。
注释:这句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秋天的气息和宫廷的宁静。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汉字译文:怀念崆峒山的事情,应该继续箫管的声音。
注释:崆峒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名,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汉字译文:离开了外界的喧嚣,心境变得宁静,忘却了言语,理解更加深刻。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远离纷扰和嘈杂的环境,心境变得宁静,思考和理解问题更加深入。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汉字译文:在国家之间,信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天下的事情则变得不那么重要。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信誉的重要性,认为在国家之间,信誉比其他事情更加重要。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汉字译文:屈己从事济世之事,尧心并不以此为荣。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圣君尧屈己从事于济世之事,但他并不以此为荣。强调了圣君的无私和为民众着想的精神。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译文及注释详情»
①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
注释:崆峒是一个山名,位于今天的甘肃平凉市西部。传说中,黄帝曾在这里向广成子请教道理。崆峒山也被称为空同山或空桐山。
②域中:寰宇之间;国中。
注释:域中指的是整个世界或国家的范围。
③尧心:谓圣君的心愿、抱负。
注释:尧心指的是圣君的心愿和抱负。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注释详情»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是唐代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他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
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崔元翰参加了辛酉科的科举考试,并且以状元的成绩及第。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是状元,还连续三次中了三元,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他在该科进士中排名第十七。
崔元翰的考官是礼部侍郎于邵,而他的考题是《白云起封中赋》等。这些考题要求考生写一篇关于白云起封中的赋文。
崔元翰的成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他的才华和学识使他成为了当时的状元,并且连续三次中了三元,这在科举考试中是非常罕见的。他的成就也为后来的学子树立了榜样,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总结起来,崔元翰是唐代的一位状元,他生于开元十七年,卒于贞元十一年。他在唐德宗建中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以状元的成绩及第,并连续三次中了三元。他的考官是礼部侍郎于邵,考题是《白云起封中赋》等。他的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赏,成为了后世学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