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原文赏析

  • huáng
  • [
    míng
    dài
    ]
    xiè
    zhēn
  • chū
    liáng
    chéng
    guān
    kaī
    xiǎo
    qíng
  • fān
    lóng
    dòng
    fēng
    sǎo
    yàn
    shā
    píng
  • jiàn
    juē
    shēn
    shì
    zhāng
    fān
    kuài
    qíng
  • máng
    máng
    zhī
    chù
    kōng
    wài
    zhào
    shēng

原文: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相关标签:黄河渡河感慨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空外:天外,空中。
棹(zhào)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渡黄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离开开封城,渡过黄河,然后向西游历秦晋地区或向北游历燕赵地区的情景。具体的时间和行程并没有详细说明。这首诗的目的是描绘诗人离开大梁城北渡黄河的情景。 《渡黄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这首诗以描写作者从大梁城出发,经过关山,来到黄河边的早晨为开篇,接着描写了黄河壮美景象和作者在渡黄河时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准确、传神的动词来描绘天空和河滩,构成了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被排斥和攻击后的悲凉之情,但在渡河旅途中,快乐使他忘却了不快,心中的抑郁一扫而空。最后,诗人站在船头上,眺望广阔的天际和滔滔巨流,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痛苦的呻吟。整首诗的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严谨,尾联以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渡黄河》赏析详情»

谢榛

谢榛(1495~1575)是明代的一位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出生于山东临清。他在十六岁时创作了乐府商调,这些作品流传广泛。后来,他放弃了音乐,专心致志地学习诗词,并以声律方面的造诣在当时有所闻名。

在嘉靖年间,谢榛带着自己的诗卷游历京师,并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成诗社,成为了“后七子”之一。他倡导模仿盛唐时期的诗风,主张选择李白、杜甫等十四家诗人中最优秀的作品,通过深入研读来夺取灵感和气韵,以求达到声调的完美,同时也注重品味其中的精华。

然而,后来李攀龙排斥了谢榛等人,将他们剔除出“七子”之列。谢榛只得离开京师,四处游历,与各地的藩王交往。他一生都以布衣身份度过,但他的诗才却备受赞誉。他的诗作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功力深厚,句子韵律优美,字句稳健。他的代表作有《四溟集》和《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黄河夜泊

明代 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九日登长城关楼

明代 王琼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送人之荆门

明代 浦源

长江风飏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若过旗亭多买醉,不须吊古漫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