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旧卒》原文赏析

  • huáng
    jiù
  • [
    táng
    dài
    ]
    zhāng
    qiáo
  • shào
    nián
    suí
    jiāng
    tǎo
    huáng
    tóu
    bái
    shí
    qīng
    fǎn
    xiāng
  • shí
    wàn
    hàn
    jūn
    líng
    luò
    jìn
    chuī
    biān
    xiàng
    cán
    yáng

原文: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相关标签:边塞战争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青年时代,我就随军参加了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直到头发变白,边境安定后才回到故乡。如今,十万将士中几乎没有人能够生死难还,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孤独地面对着斜阳。

注释:河湟是指青海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汇合的地区。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零落表示草木凋零,这里用来比喻死者众多,幸存者寥寥无几。边曲指边地的曲调。 《河湟旧卒》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朝与吐蕃在河湟地区的连年交战,以及张义潮在大中五年(851年)率军彻底收复河湟地区的情况。诗中的老兵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获准返乡时,回忆起覆没的十万唐军,独自对着残阳吹起边曲的凄凉情景。

河湟地区是唐朝与吐蕃交战的重要战场之一。双方为了争夺这片战略要地,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这些战斗不仅使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然而,唐朝的张义潮将军在大中五年(851年)率领军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成功地收复了河湟地区。

在这篇创作背景中,诗人通过描写老兵的情感和回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老兵在获准返乡时,站在战场上,回想起曾经的战友和战斗的场景。他想起了覆没的十万唐军,想起了那些为了国家和家园而献出生命的战士们。他独自一人对着残阳吹起边曲,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无奈。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老兵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可怕和无意义。同时,它也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和家园奋斗的战士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河湟旧卒》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透了无数次,但此刻的吹奏却带着一种深深的伤感。老兵独自吹奏着边曲,仿佛在吹奏着自己的悲伤和无奈。他或许已经习惯了战争的残酷,但内心深处的伤痛却无法抹去。他的笛声在黄昏中回荡,似乎是在向残阳诉说着自己的苦楚。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老兵的遭遇,展现了那个动乱时代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诗中的笔调平和淡雅,但其中流露出的深沉哀伤却让人动容。老兵的吹奏边曲,既是对战争的悼念,也是对家园的思念。他的生还是幸运的,但更多的边兵却已经永远留在了沙场上。诗中的“十万汉军零落尽”一句,揭示了唐代人民为战争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这首诗的意境深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民痛苦的关注。老兵吹奏边曲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伤和无奈的氛围中。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让人深思战争的可怕和和平的珍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遭遇,反映了那个动乱时代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诗中的笔调平和淡雅,但其中流露出的深沉哀伤却让人动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民痛苦的关注。这首诗意境深广,让人深思战争的可怕和和平的珍贵。 《河湟旧卒》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张乔的照片
张乔

张乔,生卒年不详,是今安徽贵池人。他在懿宗咸通年间考中进士,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一起被称为“咸通十哲”。黄巢起义爆发时,张乔选择隐居在九华山,直至去世。

张乔的诗作主要以山水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雅致,充满巧思。他的诗作与贾岛的风格相似,都具有清雅的特点。

尽管张乔的生平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咸通十哲之一,他的诗作在当时应该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清新雅致的追求。虽然他的生平事迹不为人所知,但他的诗作仍然被后人传颂。

猜您喜欢

出塞词

唐代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纪辽东二首

隋代 杨广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塞下曲

唐代 戎昱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