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注释:
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收录于“双调”中。唐代人常用它来表达宫廷中的怨恨,因此调子悲伤。全词共五十八字,前后两段各四平韵。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相传他在这一天投江自尽。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等风俗。
碧艾:绿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蒲草。生长在水边或池沼中。叶子狭长,夏季开花,雌雄花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状像蜡烛,有绒毛,可用来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花粉称为蒲黄,可用作止血药。过去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就逮》中写道:“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端阳:端阳节,也是端午节的别称。明代冯应京的《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中写道:“五月初一至初五日称为女儿节,初三日是扇市,初五日是端阳节,十三日是龙节。”
五色臂丝:荆楚地区的风俗,端午节时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绳系在手臂上,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和灾疫,人们称之为“长命线”。也有说法认为这五彩丝线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感到伤感、懊恼。《楚辞·九辩》中写道:“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吊:凭吊,悼念。沅(yuán)湘:指沅水和湘水,两条河流的合称。沅水发源于贵州,湘水发源于广西,都流经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被放逐后,曾长期流浪在沅湘之间。湘水的支流中有汨罗江,是屈原自尽的地方。《楚辞·离骚》中写道:“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
《小重山·端午》译文及注释详情»
《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在明朝建立之后的一个端午节创作的作品。舒頔的生平正处于元明之际,他在《新元史》中被描述为“遭逢乱世”,曾经躲避过战乱,甚至被敌军抓获,但他以坚定的态度斥责了贼寇(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寇感受到了他的忠诚而释放了他。尽管明朝建立后,舒頔并没有投靠明朝政权,而是选择了不仕,保持了对元朝的忠诚。
在这样的背景下,舒頔创作了《小重山·端午》这首作品。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小山村的景象。舒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端午节的喜庆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小山村的山水、花草、鸟鸣等细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乡村世界。
然而,这首词并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舒頔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对乱世的思考和对忠诚的坚守。他通过描写小山村的平静与安宁,暗示了他对乱世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他通过描写人们欢庆端午节的场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舒頔的《小重山·端午》在描绘美丽乡村的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乱世的思考和对忠诚的坚守。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作品,更是舒頔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和平与忠诚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重山·端午》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词《空惆怅》展开,词中表达了对端午节历史内涵和屈原的怀念之情。文章指出,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对比了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孤寂落寞,下阕中对比了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对屈原的崇敬。
词中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了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词中描述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和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以及孩子们缠绕五色臂丝的民族风俗。文章指出,词中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忙于节日喜庆而忘却屈原的不满。
下阕中,词中直抒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和对屈原忠义气节的追悼之情。词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屈原的大忠大义的永世铭记。最后一句“离骚读罢宗堪伤”不仅表达了对屈原大义的崇敬,还表达了文人的惺惺相惜之情。词中的“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内容的解读,展示了作者对端午节历史内涵和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世俗忙于喜庆而忘却屈原的不满和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词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和蕴含的浓重的民族风味。最后,文章以“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来总结词中表达的悲壮情怀。
《小重山·端午》赏析详情»
舒頔(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出生于绩溪(今属安徽省),是一位擅长隶书、博学广闻的文人。他曾担任过台州学正一职,但后来由于时局艰难而选择隐居山中。尽管多次受到朝廷的召唤,他却始终未出仕,最终在洪武十年(一三七七年)在家中去世。在归隐时,他曾建造了一座读书舍,取名为“贞素斋”。他的著作包括《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他的传记收录在《新元史》中。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