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烛,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注释:
三台:唐教坊曲名。宋李济翁《资暇录》:“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两平韵或单调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韵。应制:即应诏,指奉皇帝之命写作诗文。
内苑:皇宫花园。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凤阙:汉代宫阙名。
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乍:恰好,正是。啭:鸟声宛转。
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
漏永:夜漫长。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台·清明应制》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译文:
但见那梨花好像还带着昨夜的月色,海棠花半含着清晨的雨珠。皇家的园囿关不住盎然春色,春光已无拘无束地穿过城门来到郊野,御沟中绿水漾漾,暗暗流出,直达城外的津渡。东风微微,和煦闲静,垂柳细柔,好似千万条丝丝金缕。遥望皇宫凤阙,朦朦胧胧,非烟非雾。正逢太平盛世,朝野上下一片欢娱,京城里条条大路,到处是升平歌舞、箫笙锣鼓。
黄莺的鸣啭时断时续,一双双燕子飞来飞去。绿水倒映着岸边的楼阁和秋千,相映成趣。成双成对的游春女子欢快地斗草为戏。酒席被冷落在踏青的路边,麦芽糖的香气充满道路。饮酒的人们到了何处?大概是溜进了藏娇的门户。直到傍晚时分,才跨上宝马雕鞍,飞驰而去,一个个酒气熏熏,衣襟上沾满了乱花飞絮。
正当这不寒不暖的节令,夜漏还长;半阴半晴的天气,已渐黄昏日暮。在这禁火的寒食节,已是人们试穿新装,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到清明节那天,看宫室里传出蜡烛,翠烟缕缕,散入槐树大院、贵人府第。宫门大开,卫兵也撤了,停止传诏宣旨,官吏们也停止了公务。
注释:
青门:汉长安东城门。此处泛指京城城门。
九陌:京城的大道。
饧(tánɡ):麦芽糖。
夭桃朱户:用崔护《过都城南庄》诗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漏永:指夜长。
槐府:贵人宅第门前种槐,故称槐府。
阊阖:宫门。
休务:宋人称办公休止为休务。
《三台·清明应制》译文及注释详情»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非常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擅长诗词创作。为了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他经常邀请文人雅士来宫廷中担任官职,以提升宫廷文化的水平。
万俟咏是宋徽宗时期的一位乐官,他在大晟府担任重要职务。大晟府是宫廷中负责音乐演奏的部门,负责为皇帝和宫廷成员演奏音乐。作为一位乐官,万俟咏的主要职责是创作音乐和演奏乐曲。
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宫廷文化达到了巅峰。皇帝非常欣赏艺术家的才华,经常亲自指导他们的创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宫廷音乐的水平,宋徽宗命令万俟咏创作一首词曲,以展示宫廷音乐的魅力。
万俟咏接到皇帝的命令后,开始了创作。他深入研究了宫廷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借鉴了当时流行的音乐作品。经过反复琢磨和修改,他终于完成了这首词曲。
这首词曲以宫廷音乐为基础,融入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它既有古典的气质,又兼具时代的流行元素。词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含蓄而深情。它展示了宫廷音乐的高雅和精致,同时也表达了万俟咏对皇帝的敬意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这首词曲在宫廷中演奏时,立刻引起了轰动。皇帝对万俟咏的创作非常满意,赞赏他的才华和努力。这首词曲也成为了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通过这首词曲的创作,宋徽宗进一步推动了宫廷文化的繁荣。他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了更多文化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为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首词曲也成为了宋徽宗时期宫廷音乐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三台·清明应制》创作背景详情»
庆景象,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宫中蜡烛分赐近臣,开门宣休务。”这两句描写了皇上的恩赐和宫中的喜庆氛围,展现了皇室的威严和富贵。“百僚同乐”描绘了百官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的场景,彰显了国家的繁荣和太平盛世。
整首词以铺叙的手法,将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描绘得细致入微,色彩丰富多样。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展现了皇室的祥和与高贵;中片写郊外之游,描绘了市井的繁华和欢乐;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展示了皇上的恩赐和百官的同乐。整首词以虚假的太平景象为主题,粉饰出一片繁荣和安宁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和赞美。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卒年,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在哲宗元佑时期,他以其诗赋才华而被人称道。根据王灼的《碧鸡漫志》卷2的记载,他在元佑时期已经是一位老练的诗赋手。然而,尽管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因此他决定放弃仕途,放纵自己的情感,沉溺于歌唱和饮酒之中。他自称为“大梁词隐”。在徽宗政和初年,他被召试补官,并被任命为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年),他被任命为下州文学。他擅长音律,能够自己创作新的曲调。他的词学受到了柳永的影响,至今存有他的27首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