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逐人来》原文赏析

  • míng
    yuè
    zhú
    rén
    lái
  • [
    sòng
    dài
    ]
    chí
    zhèng
  • xīng
    míng
    dàn
    chūn
    lái
    shēn
    qiǎn
    hóng
    lián
    zhèng
    mǎn
    chéng
    kaī
    biàn
    jìn
    jiē
    xíng
    àn
    chén
    xiāng
    miàn
    hào
    yuè
    suí
    rén
    jìn
    yuǎn
  • tiān
    bàn
    áo
    shān
    guāng
    dòng
    fèng
    lóu
    liǎng
    guān
    dōng
    fēng
    jìng
    zhū
    lián
    juàn
    niǎn
    jiāng
    guī
    yún
    wài
    wén
    xián
    guǎn
    rèn
    gōng
    huā
    yǐng
    zhuàn

原文: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相关标签:节日元宵节抒情喜爱明月逐人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元宵月圆之夜,明月正圆,那些星星的光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暗淡。春天刚到,春意还不是很浓,忽深忽浅,夹杂着几分寒意。人们都到街上去看灯行乐,熙熙攘攘,灰尘滚滚,还夹杂着仕女们的兰麝细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一轮皓月,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皇帝游赏,坐在御楼上观灯。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在一起,熠熠生辉,皇帝从正门楼里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灯盏感到十分的赏心悦目。皇帝坐于轿中,此时没有风吹动,那轿前的珠帘不卷起来的。皇帝赏完灯后将要御驾回宫,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不同凡响。臣僚跟着皇帝归去,他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元宵节这些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注释:
明月逐人来:李持正首创的词调,词牌名取自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的诗句。
星河:银河。
红莲:指扎成莲花状的灯。
禁街:指京城街道。
暗尘香拂面:此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
鳌(áo)山:元宵灯景的一种。这种灯具是把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也叫“山棚”“采山”。
凤楼两观: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楼门。 《明月逐人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李持正是一位生活在两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词作被收录在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并且受到了苏东坡的赞赏。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词应该是在徽宗朝之前创作的。正好在汴京上元之夜的灯节时,李持正观赏景色时产生了灵感,创作出了这首词。 《明月逐人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映照着整个京城,景象壮观。这三句通过描写皇帝的游赏场面,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况和皇帝的威严。

接下来的两句“宫灯照碧水,玉树凌寒霜”,写的是皇帝所在的宫殿灯火辉煌,照亮了碧水和寒霜覆盖的玉树。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皇帝的尊贵和宫殿的富丽堂皇。

最后一句“金阙玉楼临碧汉”,写的是皇帝所在的楼阁高耸,俯瞰着碧蓝的天空。这句通过对皇帝所在位置的描写,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

整首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展现了元夕之夜的热闹和喜庆氛围,同时也通过对皇帝的描写,展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尊贵。词中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和描写人物的手法,使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 《明月逐人来》赏析详情»

李持正

李持正,字季秉,是莆田(今属福建)人。他年少时就在叔伯辈的李宗师的指导下学习,因此被称为大小李。他于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后历任德庆、南剑、潮阳等地的官职。

关于李持正的事迹,可以在《莆阳文献传》卷一五中找到相关记录。此外,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中也提到了他的一些事迹。其中,吴曾提到了李持正与李太师合作创作了《明月逐人来》这首乐府词,李太师负责谱曲,而李持正则负责写词。此外,李持正还创作了《人月圆》这首令,深受人们喜爱。吴曾还指出,近年来有人将这首令误认为是王都尉的作品,实际上并非如此。李持正的词作至今仍有两首流传下来。

关于李持正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文中并未提及,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来补充。

猜您喜欢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南北朝 谢朓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西洲曲

南北朝 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