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原文赏析

  • diào
    bái
  • [
    táng
    dài
    ]
    chén
  • zhuì
    lián
    zhū
    liù
    shí
    nián
    shuí
    jiào
    míng
    zuò
    shī
    xiān
  • yún
    míng
    zào
    huà
    weí
    tiān
  • tóng
    jiě
    yín
    cháng
    hèn
    ér
    néng
    chàng
    pa
    piān
  • wén
    zhāng
    mǎn
    xíng
    rén
    ěr
    qīng
    chuàng
    rán

原文: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相关标签:悼亡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注释:吊:哀悼。
缀(zhuì)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吊白居易》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的一位明君,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出色的才能,还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尤其敬重白居易,将其视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朋友。

然而,就在唐宣宗即位后的五个月里,即会昌六年八月,白居易不幸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这个消息对唐宣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深感悲痛和失落。白居易是他最亲近的朋友之一,他们曾经一起分享过许多欢乐和忧伤。唐宣宗对白居易的离世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伤。

为了表达对白居易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唐宣宗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这首诗充满了对白居易的赞美和怀念之情。唐宣宗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白居易的才华和品德,他称赞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忠诚的朋友。他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无尽思念和对他离世的痛苦。

这首诗不仅是唐宣宗对白居易的追思,也是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唐宣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思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他深知人生的离别和失去,因此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吊白居易》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作品,它展示了唐宣宗对白居易的深情厚意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也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和赞美。它不仅是对白居易的纪念,也是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深思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吊白居易》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白居易深谙这一道理,他不追求名利,不计较得失,随遇而安,乐观豁达。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启示。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末联则以对白居易的缅怀和怀念之情作为结尾。“白发千丝愁别后,青山一道送君天。”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深深思念之情。白居易已经年老,白发苍苍,离别之后,作者对他的思念之情如千丝万缕,无法割舍。同时,他用“青山一道送君天”来形容白居易的离去,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他的祝福。青山象征着永恒和不朽,白居易的诗作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远存在于世间。

整首诗以赞美和怀念白居易为主题,通过对他的诗作、思想性格和诗歌成就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张力。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受他的诗歌魅力和思想力量。 《吊白居易》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忱的照片
李忱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出生于810年冬月十二日,是汉族。他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在位期间为13年,从847年到859年。在武宗去世后,宦官马元贽等人立他为皇帝。

宣宗在位期间,为了保持唐朝的基业,不懈努力。他采取了明察沉断的性格,法律公正,善于听取谏言,注重官员的选拔和奖赏,同时也非常节俭和爱惜民物。他的治理被认为是大中之政,但最终无法扭转唐朝走向衰败的趋势。

宣宗的统治被人们称为小太宗,他的治理得到了人们的思念和赞美。然而,唐朝最终在他的统治下灭亡。宣宗去世于859年,享年50岁。

总结: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为了保持唐朝的基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治理被称为大中之政,但最终无法扭转唐朝走向衰败的趋势。宣宗性格明察沉断,法律公正,善于听取谏言,注重官员的选拔和奖赏,同时也非常节俭和爱惜民物。他去世于859年,享年50岁。

猜您喜欢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宋代 史达祖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宋代 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沁园春·代悼亡

清代 纳兰性德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令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