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注释:
风流:风度、标格。
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
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着(zhāo):等次。
薄(báo):厚度小的。
散彩:放射出光彩。
帘:窗帷。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早春时期的故事。词人在这个季节外出游玩,途中偶然目睹了梅花的精致和雪花的灿烂景象,这让他的兴致大开。受到这些美景的启发,词人决定借用梅花和雪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通过描绘梅花和雪花的美丽和纯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词可能是词人在旅途中的一种心情抒发,也可能是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考。无论如何,这篇创作背景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使他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词的形式表达出来。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创作背景详情»
雪花的形态相对梅花来说更加薄弱。无论是哪种解释,都表达了梅花在风流上的高度和深度。而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更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梅花的高贵和雪花的随意。整首词通过对梅花和雪花的比较,展示了梅花的风采和雪花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雪花的同情。这首词以咏物之词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梅花和雪花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风流之美的追求和赞美。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赏析详情»
王旭,字景初,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是东平(今属山东)人。他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为“三王”,以文章而闻名于时。早年家境贫寒,靠教书为生。他的主要活动时间是从至元到大德年间。
王旭有一部名为《兰轩集》的著作,共二十卷,但原本已经失传。后来在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王旭的诗文若干篇,重新编纂成《兰轩集》十六卷,其中包括九卷诗和七卷文。
与王构、王磐相比,王旭的处境最为困难,他的诗文中常常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情绪。他的《古风三十首》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关于王旭的生平事迹,可以在《大明一统志》卷二三、《元诗选·癸集》乙集小传以及《元书》卷五八中找到相关记录。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