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注释:
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补充:
独立青峰之上:诗人独自站在青峰山的山顶上,象征他孤独无助的境况。
野水无涯:指眼前的水面广阔无边,没有边际,象征诗人面对的困境和未知的未来。
山雨初停:山中的雨刚刚停止,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已经经历了一场大雨,暗示他所经历的困苦和挫折。
寂寥的景象:指山雨停止后的宁静和寂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比喻诗人希望通过经历岁月的磨砺,能够培养出像梅花一样坚强、坚韧的品格。
《武夷山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背景: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名叫谢枋的人物,他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将领。在南宋抗元失败后,他被迫离开家乡,流亡武夷山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中,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被元军掳走,许多南宋的旧臣纷纷投降新主。谢枋作为一个孤独而忠诚的人,面对国家的破败和家庭的失散,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孤独。
谢枋已经离开家乡十年了,他独自一人居住在青峰之上。这个地方是武夷山的最高峰,它的孤立和寂寞让谢枋更加感到无助和孤独。每当雨后,山中的景色更显得凄凉和寂寞,仿佛与谢枋的心情相呼应。
然而,尽管谢枋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高尚品格的努力。他一直追求梅花的品格,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强、纯洁和高洁。谢枋通过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终塑造了自己高洁的人格。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谢枋的遭遇和内心矛盾,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追求高尚品格的决心。尽管他失去了家庭和国家,但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追求梅花的品格,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在逆境中坚持追求高尚品格,可以战胜困难,成就自己。
《武夷山中》创作背景详情»
《无梦得还家》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的决绝和孤独情感。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表达了诗人在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回家的决绝情感。诗人不仅没有回家,连还家的梦都没有,显示出他对前朝政权的不臣服态度。这句话也为下文的描写铺垫。
“独立青峰野水涯”中的“独立”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高大的形象和不可一世的风骨。而“青峰野水涯”则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奇峰挺秀,野水悠悠,给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感觉。诗人独立于此,心情悲怆孤独,似乎有些失落。青峰和野水也成为诗人性格和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转折了诗歌的情感。天地寂寥,春雨停止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给人一种寂寞和凄凉的感觉。这句话似乎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坚贞品质的仰慕。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开放,独树一帜。即使到了春天,它依然默默无语,与其他花朵不同。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梅花一样,在世外傲霜吐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的决绝和孤独情感,同时展示了对梅花高洁坚贞品质的仰慕。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梅花一样,在世外独立自得。
《武夷山中》赏析详情»
谢枋得(1226~1289年)是南宋时期的进士,出生于江西信州弋阳,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他曾担任六部侍郎,才智过人,文章非常出色。他通晓“六经”,涉猎百家学说。在抗击元朝的战斗中,他带领义军在江东地区进行抵抗。然而,最终他被俘虏,但他坚贞不屈,最终在北京殉国。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叠山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