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展现自然的态度。一枝疏梅斜斜地伸出竹林之外,宛如绝世佳人,寒冷的天气和傍晚的时光,她独自倚靠在修竹旁。黄昏时分的庭院,幽香却无人欣赏,微风轻轻吹拂,雪花纷纷飘落。江头的梅树芬芳更加冷落。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在月光下,疏疏落落的梅影显得多么清雅,但在梦中却禁不住让人心神惆怅。等到梅子快要变黄的时候,又会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令人心碎。梅花一生都是独自欣赏自己的美丽,让有情人感到愁闷和悲伤,你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一样瘦弱异常?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蓦溪山》。《清真集》收录在“大石调”中。这是一个由八十二个字组成的词牌,前片有六个仄韵,后片有四个仄韵。也有前片四个仄韵,后片三个仄韵的版本,被列为别格。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铅花御:用脂粉化妆。铅华:脂粉。御:用。在这里指涂抹、修饰。
竹外一枝斜:引自苏轼的《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阁,竹外一枝斜更好。”
天寒日暮:出自杜甫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无处”句:意思是没有人欣赏。
“风细细”三句:意思是在风雪中,江边的梅花更加没有人来品味它的清香。
廉纤:细微、纤细,形容连绵不绝。引自韩愈的《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问蚯蚓鸣。”
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东阳:指南朝梁朝的沈约,曾任东阳太守。
东阳:指南朝梁朝的沈约,曾任东阳太守。这里指代作者自己,因为不得志而瘦弱异常。
《蓦山溪·梅》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译文:
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的愁和情。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我全都是为了你,日日夜夜惟悴消瘦。
注释:
洗妆真态:洗净脂粉,露出真实的姿容。
铅花御:用脂粉化妆。
廉纤:细微,纤细。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
供断:供尽,无尽地提供。
东阳:南朝梁沈约,曾东阳守。
《蓦山溪·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曹组在一榻之外没有长物可供享用,却仍然贪婪地进食。这种情景反映了词人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他人的赏识,内心感到愁闷和悲伤。然而,正是在这种心境下,词人恰好看到了白雪茫茫中的梅花,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蓦山溪·梅》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咏物词的解读。这首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梅花的孤傲独立,同时也暗喻了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姿态和高傲独立。词中写道:“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表达了梅花的天然本色,不需要任何装饰,展现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接着,词中运用了拟人的方式,将梅花比喻为一位幽独的佳人,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倚靠在修竹旁边,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接下来的“黄昏院落”五句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品性,无论是在院落里还是在寒风吹过江边的白雪茫茫之上,孤芳自赏的寒梅都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暗含了对高尚品质的歌颂。
下片则以梅花为起点,抒发了词人的情感。词中写道:“月边疏影”,将梅花的影子与月光相映成趣,凄清无比,如同美人进入梦境一般。接着,词中描述了花落结成梅子,将要变黄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梅花在遭受雪和雨的摧残后依然独立绽放的精神,令人敬佩。最后一句“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自比东阳,已经日渐消瘦,但仍然戏问花儿,展现出超尘脱俗、潇洒飘逸的气质。
整首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和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蓦山溪·梅》赏析详情»
这首咏梅词以高洁的梅花品格和赏梅者的抑郁情怀为主题,被认为是古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开头直接写梅花,没有使用铺排衬托的手法。作者意在直接描写梅花的真态,不需要依赖于华丽的修饰。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说:“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接着,词中使用了苏轼和杜甫的诗句:“竹外一枝斜更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些诗句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接下来,词中描绘了黄昏院落中的清香和细雪,展示了一幅梅花风雪景象。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中说:“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下片则表达了赏梅者即作者本人的抑郁心情。词中使用了月下的“疏影”、“梦魂”和“细雨”,营造出一种令人抑郁的氛围。末四句中,作者将自己比作南朝宋大臣沈约。沈约是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曾担任东阳太守,参与了萧衍的政治活动,但后来因为受到衍的嫉妒而忧郁而死。作者将自己与梅花和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是“孤芳一世”,只有花能够理解自己。因此,作者以问花作结,使词笔生动有趣。正如沈飞际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所说:“微思远致,愧黏题装饰者,结句清俊脱尘。”这些描写和比喻使词更加优美和脱俗。
总的来说,这首咏梅词通过描写梅花的高洁品格和赏梅者的抑郁情怀,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词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词被认为是古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蓦山溪·梅》鉴赏详情»
曹组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出生和死亡的年份不详。他的字是元宠,出生地可能是颍昌(今河南许昌),也有一种说法是阳翟(今河南禹县)。曹组曾在官方职位上任职,被任命为睿思殿应制。由于他才华出众,深受宋徽宗的宠幸,还受命创作了《艮岳百咏》诗。据推测,他大约在徽宗末年去世。现存的曹组词共有36首。
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而著称,在北宋末期曾经广为传唱,但被认为是浅薄无聊的作品,许多人纷纷模仿他的风格。然而,在南宋初期,有些有见识的人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批评,甚至鄙视他。曹组的一些词描写了他的流亡生活,表达了真切的感受,境界非常深远。无论是手法还是情感韵味,都与柳永的词有一定的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