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梅有感》原文赏析

  • guān
    meí
    yǒu
    gǎn
  • [
    yuán
    dài
    ]
    liú
    yīn
  • dōng
    fēng
    chuī
    luò
    zhàn
    chén
    shā
    mèng
    xiǎng
    西
    chù
    shì
    jiā
  • zhī
    jiāng
    nán
    chūn
    jiǎn
    xīn
    yuán
    weí
    meí
    huā

原文: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相关标签:咏物梅花感慨忧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梦中飞向西湖边种梅人家。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

注释:东风:春风。战:形容纷纷落下。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处士,隐士。恐:担心。减:指春天将要消逝。元:通“原”。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蒙(méng):覆盖,遮掩。
怕(pà):担心,害怕。
牵挂(qiān guà):牵引思念,挂念。
纷纷(fēn fēn):形容多而杂乱。
隐士(yǐn shì):隐居的人,不问世事的人。
消逝(xiāo shì):逐渐消失,渐渐远去。 《观梅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刘因是一位受到汉文化熏陶的儒家学者,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观赏到了梅花,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尽管他并非宋朝人,但他对宋朝的灭亡常常表现出痛惜和悼念的情感。在元世祖统治时期,他下令责令州县限期捕获江南的盗贼,以镇压南宋亡后八年仍未断绝的反元斗争。刘因借歌咏梅花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宋王朝的怀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这首诗应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观梅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元代诗人刘因的照片
刘因

刘因(1249~1293)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字是梦吉,号是静修。刘因出生在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在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6岁能作诗,10岁能写文章,写作的水平令人惊叹。年仅20岁时,他的才华已经出众,但他的性格却不愿妥协。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仍然教授学生,并且他的学生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他喜爱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之言,他给自己的居所题写了“静修”的名字。

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应召入朝,担任承德郎和右赞善大夫的职位。然而不久之后,他以母亲生病为借口辞去官职回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在家。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次派使者召回刘因担任官职,但他以疾病为由辞去了这个职位。刘因去世后,被追赠为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并且被追封为“容城郡公”,谥号为“文靖”。

明朝时,县官和乡绅为刘因建立了祠堂,以纪念他的功绩。

猜您喜欢

咏梅九首

明代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玉楼春·东山探梅

宋代 刘镇

泠泠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唐代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