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情似游丝》原文赏析

  • shā
    xíng
    ·
    qíng
    yóu
  • [
    sòng
    dài
    ]
    zhōu
    zhī
  • qíng
    yóu
    rén
    feī
    leì
    zhū
    dìng
    kōng
    xiāng
    yān
    liǔ
    wàn
    chuī
    yīn
    lán
    zhōu
    zhù
  • yàn
    guò
    xié
    yáng
    cǎo
    yān
    zhǔ
    jīn
    shì
    chóu
    shǔ
    míng
    cháo
    qiě
    zuò
    liáng
    guò
    jīn
    xiāo

原文: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婉约柳树离别离情相思踏莎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注释: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阁:同“搁”,放置。
空:空自,枉自。
觑: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无因:没有法子。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渚:水中小洲。 《踏莎行·情似游丝》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评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上片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如同游丝般纠缠,泪眼相对之间,令人心生感伤。作者通过一溪烟柳和难系兰舟的描写,将离别的辛酸尽情展现。下片则表达了别后相思之苦,愁绪纷至沓来,无法排遣。整首词凄迷哀婉,愁思无限,让人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踏莎行·情似游丝》简评详情»

简析

上下文的内容分析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情人分别时的心境以及离别后的心情。文章开头使用了两个比喻,分别是“情似游丝”和“人如飞絮”,通过这两个比喻描绘了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接着,文章使用了一个特写镜头,描述了两双满含泪珠的眼睛彼此相觑的情景,表达了难舍和伤情的感受。接下来的两句“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进一步强调了分别的无奈和凄怆,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分别的地点。下片则写离别之后的心情,通过描绘“雁过斜阳,草迷烟渚”来烘托出愁思的氛围。最后,词人通过使用“明朝”和“今宵”来暗示主人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今晚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比喻和描写景物来表达情感,同时也通过留白和暗示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踏莎行·情似游丝》简析详情»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出生于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他是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开始担任礼、兵部架阁文字。绍兴十七年(1147),他被任命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后来,他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被派往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任职,之后退隐庐山。他的交游对象主要包括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人,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据推测,他大约在绍兴末年去世。他的著作包括《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和《竹坡词》。他有一个儿子叫周畴。

猜您喜欢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宋代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新柳

唐代 司空曙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蓟北旅思 / 送远人

唐代 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