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旅思 / 送远人》原文赏析

  • beǐ
    /
    sòng
    yuǎn
    rén
  • [
    táng
    dài
    ]
    zhāng
  • wàng
    xiāng
    guó
    kōng
    bái
    zhù
    cháng
    yīn
    sòng
    rén
    chù
    bié
    jiā
    shí
  • shī
    hái
    duō
    chóu
    zhī
    zhī
    tíng
    mén
    wài
    liǔ
    zhé
    jìn
    xiàng
    nán
    zhī

原文: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相关标签:柳树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每天都在遥望故乡,徒然地唱着故乡的《白苎舞歌》。
常常因为聚会送朋友归故乡,追忆起当年离别家乡的情景。
不如意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几多乡愁也只有自己知道。
离亭门外杨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经被我折没了。

注释:蓟:州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
白苎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
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白苎舞歌(bái zūn wǔ gē):一种吴声歌曲,也是故乡的代表歌曲。
离亭(lí tíng):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也是离别故乡的象征。
乡愁(xiāng chóu):对故乡的思念和思念之情。
杨柳(yáng liǔ):一种柳树,常常生长在离亭门外。
青青(qīng qīng):形容柳树的颜色鲜绿。
折没(zhé mò):指摘取、折断。表示作者已经摘取了朝南那面的柳枝。 《蓟北旅思 / 送远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诗人张籍的生平经历。张籍是南方人,在他出仕之前,曾经游历过晋、冀、鲁、豫等地。在他游历蓟北的时候,他的一位友人即将返回南方,于是他折下柳枝送别。然而,这一别却激起了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五律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他思乡的愁怀之情。 《蓟北旅思 / 送远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思乡诗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诗中描绘了游子思乡之情,情感细腻真切,委婉动人。整首诗分为四联,每联都有不同的写作重点和情感表达。

首联以“日日”叠字领起,表达了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思乡之情。诗人渴望归乡,但却无法实现,只能通过歌曲来缓解思乡之渴。然而,歌声却更加增加了诗人的惆怅和失望,形成了一种空虚的感叹。

颔联则通过描写诗人见到别人离别时的情景,引发了他对自己离家时亲人依依难舍的回忆。这一联与首联都写到了思乡之情,但视角不同,首联着眼于诗人自身,而颔联则着眼于身外的情景。诗人的失望、寂寞和失意都使他无法忍受,只能孤独地向自己倾诉,只有自己能够理解他的愁怀。

前三联中,诗人运用了赋笔,铺张叙写,表达了思乡之情的细腻和深刻。然而,如果整篇诗都是这样的写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因此,诗人在末联中运用了“兴”之别一法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诗中的游子归乡,都兴奋地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也善解人意,都折下南方生长的柳条相赠。这一联意味着南归的人很多,而诗人却独自无法归乡,形成了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整篇赏析对诗中的情感表达、写作手法和意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思乡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蓟北旅思 / 送远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张籍的照片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他的先祖移居和州,因此他被认为是和州乌江人。张籍被尊称为“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其中著名的诗篇包括《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和《江南曲》等。

关于张籍的籍贯,有一些争议。《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是指他的郡望,而不是他的出生地。该书引用了《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斥了他是苏州人的说法,确定了他是乌江人。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猜您喜欢

长亭怨慢·渐吹尽

宋代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杨柳枝

唐代 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宋代 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