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注释: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衣、短袄。
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恨不:一作“何不”。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时期的政治背景和文人的立场。在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现象十分严重,各地的节度使通过各种手段来勾结和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李师道是当时平卢淄青节度使,他拥有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是一个有权势的地方官员。
然而,张籍是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大弟子,他秉持着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与其师一脉相承。因此,当李师道试图收买张籍时,张籍坚决拒绝了他的诱惑。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张籍写下了这首名作。
这首诗可能是张籍在拒绝李师道的收买后所写的,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藩镇割据的反对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守。这首诗可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展现了张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担当。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成为了当时文人士人们的共鸣,激发了更多人对于国家统一的关注和呼吁。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时期藩镇割据现象的严重性,以及张籍作为韩愈弟子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守和反对藩镇割据的立场。这首诗成为了他表达立场和态度的方式,也可能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创作背景详情»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他的先祖移居和州,因此他被认为是和州乌江人。张籍被尊称为“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被称为“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其中著名的诗篇包括《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和《江南曲》等。
关于张籍的籍贯,有一些争议。《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是指他的郡望,而不是他的出生地。该书引用了《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斥了他是苏州人的说法,确定了他是乌江人。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