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赏析

  • jūn
    zhī
    chū
  • [
    táng
    dài
    ]
    zhāng
    jiǔ
    líng
  • jūn
    zhī
    chū
    cán
  • jūn
    mǎn
    yuè
    jiǎn
    qīng
    huī

原文: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相关标签:乐府闺怨妇女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注释: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
不复:不再。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思念。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
减:减弱,消减。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赋得自君之出矣》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赋体诗,作者通过拟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六朝到唐代,有很多人都曾尝试过这种拟作的方式。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次学习诗歌的练习。

首句“自君之出矣”是一个成语的运用。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达了一个时间的概念。诗中没有具体说明良人离家多久,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首先,织机残破,久未修理,说明良人离家已经很久了,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觉,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让人感到景象残旧衰败,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的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非常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下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女主人内心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在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写道:“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直接描绘了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非常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来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这句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非常贴切,想象力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赋得自君之出矣》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照片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他在长安年间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虽然后来被罢相,但他仍然继续为国家服务,担任荆州长史一职。

张九龄的诗风清淡,他的诗作以五言古诗为主,用素练质朴的语言表达深远的人生感慨。他的诗作对于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品有《曲江集》。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张九龄还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敢于直言敢谏,善于选拔贤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他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唐朝的“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唐朝时期备受尊敬的名相和诗人。他的影响力和贡献在当时和后世都是不可忽视的。

猜您喜欢

塞下曲·其一

唐代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海人谣

唐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鸡鸣歌

未知 佚名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