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注释: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
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心情和情感,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多个层面。首先,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而无心春游的情景,表现了她的郁郁心情。她原本容貌出众,可以与花草相媲美,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羞见绿叶,倦赏红花。
接下来,词人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在下雨的窗前给良人写信的情景,展示了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她的意长笺短,无法表达心中的万语千言。这里的“湘管”指的是由湘妃竹制成的笔管,寓意悲苦和垂泪。女主人公的悲痛情绪通过“雨窗和泪”以及湘妃之泪的交融得到了表现。
下片中,词人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只有燕子作为伴侣,表现了她的寂寞和贞洁。她与燕子为友,向它倾诉心曲,展示了她孤高和内向的性格。
最后,词人通过描写女主人公通晓音律,善于弹琵琶,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和红颜短暂的怨悔。她希望春光能够留在人间更久,但东风无情,吹走了春光,使得落花满地。这里的落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
通过“西湖”、“湘管”、“梁燕”和“落花”这四个意象段,词人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了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形象。整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许棐(?~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大约在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据记载,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许棐隐居于秦溪,并在溪北筑起了一个小庄园,取名为梅屋。他在庄园的四檐上种植了梅树,因此得名梅屋。
梅屋的四壁储存了数千卷书籍,其中悬挂着白居易和苏轼的画像。这显示出许棐对文学的热爱和崇敬。
总结起来,许棐是一位生活在宋朝的文人,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但大约在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他隐居于秦溪,建造了梅屋,并在那里种植了梅树。梅屋内收藏了大量书籍,其中还悬挂着白居易和苏轼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