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雨在飘洒,风在吹扬。地场好梦风惊醒,细雨断人肠。风过梧桐叶,寸点落芭蕉。风雨交加令人增添悲怆,雨和着风卷起阵阵凄凉。风雨让人如何承受?但是它却一定让人承受。它实在难于让人承受啊!
注释:飏(yáng):即“扬”,吹动。
“风吹”句:意谓风声打断了好梦。
怎当(zěn dāng):怎么禁受得住。当,抵挡。
《普天乐·雨儿飘》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介绍了一首抒情曲,题为《愁怀》。作者通过描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表达了自己内心悲怆的愁怀。整首曲子以风雨为起点,使用了复沓手法,将“风雨”二字交错嵌入其中,反复咏叹,语义回环,给人一种气势贯注的感觉,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作者没有直接写愁,而是暗示自己正在做着“好梦”,将愁怀比喻为被风雨卷起来的。这种含蓄的写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愁怀的难以言表之情。整首曲子的每句都以风、雨开头,风、雨的排列顺序有所变化,但风雨的意象始终贯穿全篇。在诗词中,这样的写法是大忌,但在散曲中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字体式。这样的构思营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一唱三叹的效果,使整首曲子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普天乐·雨儿飘》赏析详情»
张鸣善(生卒年份不详)是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他曾担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的官职。
张鸣善以填词度曲、词藻丰赡而闻名,常以诙谐语讽人。他的作品多以刺时之作为主题,反映了元末丧乱时期的现实动乱与污浊。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的信息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