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原文赏析

  • qīng
    míng
    yàn
    xūn
    liú
    láng
    zhōng
    bié
  • [
    táng
    dài
    ]
    yǒng
  • tián
    jiā
    jìn
    chén
    xíng
    weí
    qīn
  • yuán
    lín
    hǎo
    qīng
    míng
    yān
    huǒ
    xīn
  • wén
    cháng
    huì
    yǒu
    weí
    chéng
    lín
  • chí
    zhào
    chuāng
    yīn
    wǎn
    beī
    xiāng
    yào
    weì
    chūn
  • yán
    qián
    huā
    zhú
    wài
    niǎo
    kuī
    rén
  • táo
    yuán
    shēn
    zuò
    yǐn

原文: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相关标签:节日清明节宴会

译文及注释

译文: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
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注释:刘郎中:郎中,官名,作者的友人。别业:别墅。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多有别业。唐时此风尤盛。
近臣:皇帝的亲信。
违:离开。亲:指双亲。
霁(jì)日:指雨过天晴。
烟火新: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桃源:桃花源。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并诗》,述避世而居桃花源中之人的状况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
隐沦:隐士。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前后创作的,作者是参加司勋刘郎中别业宴会后写的。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唐玄宗皇帝以开明的治理方式和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背景下,刘郎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别业宴会,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官员参加。这场宴会不仅是一次社交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在宴会上,人们可以畅谈诗词、文学和艺术,互相交流切磋,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解。

作者作为一位文人,受到邀请参加了这场宴会。在宴会上,他与其他文人们一起欣赏了刘郎中的别业成果,品味了美食佳肴,享受了音乐舞蹈的表演。这一切都使他感到无比的愉悦和兴奋。

在宴会结束后,作者回到自己的居所,思绪回荡着宴会的场景和氛围。他被宴会所带来的美好回忆所感动,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于是,他拿起笔,开始了这首诗的创作。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宴会的赞美和感慨。通过描绘宴会的热闹场景、美味佳肴和文人雅士的交流互动,诗人展示了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宴会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美的敏感,也反映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它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颗明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刘郎中别墅的宴饮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别墅的环境和景物,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写道刘郎中在田野有别墅,为人和蔼。这一句点明了刘郎中的身份和性格,为后面的情景做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联写刘郎中在清明前后以文会友。诗人用“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来描绘清明的情景,表达了这一天的特殊意义。同时,诗人称颂刘郎中以文长会友,将笔转到了眼前的景象,描写了池塘的倒影、酒香和药味的春意。

第四、五联写出了别墅中的花儿和鸟儿的景象。诗人用“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来形容这园林、居处的幽静和适意。这些描写和渲染使得别墅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向往深居作隐。

最后一联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写道“何必桃源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的感慨虽然可能只是口头上的自我劝慰,但读者在理解诗人的心态后,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别样的滋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别墅的环境和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使得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传神。尽管这首诗是在酒席上应酬之作,但其中也蕴含了一些言外之意,使得它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祖咏的照片
祖咏

祖咏(699~746)是唐代诗人,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字号不详。他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交往甚好,王维在济州赠诗中写道:“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这表明了祖咏流落不遇的情况。开元十二年(724年),他考中进士,但长期未能授官。后来他入仕,但又遭到谪官,仕途不顺,最终选择隐居在汝水一带。关于祖咏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

猜您喜欢

寒食下第

唐代 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宋代 周密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禁苑东风外,飚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元日

唐代 司空图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