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原文赏析

  • táng
    tài
    zōng
    tūn
    huáng
  • [
    táng
    dài
    ]
    jīng
  • zhēn
    guān
    èr
    nián
    jīng
    shī
    hàn
    huáng
    chóng
  • tài
    zōng
    yuàn
    shì
    jiàn
    huáng
    chóng
    duō
    shǔ
    meí
    ér
    yuē
    rén
    weí
    mìng
    ér
    shí
    zhī
    shì
    hài
    bǎi
    xìng
  • bǎi
    xìng
    yǒu
    guò
    zài
    rén
  • ěr
    yǒu
    líng
    dàn
    dāng
    shí
    xīn
    hài
    bǎi
    xìng
  • jiāng
    tūn
    zhī
    zuǒ
    yòu
    jiàn
    yuē
    chéng
    tài
    zōng
    suǒ
    zaī
    zhèn
    gōng
    zhī
    suì
    tūn
    zhī

原文: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忧国忧民故事

译文及注释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request. 《唐太宗吞蝗》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request. 《唐太宗吞蝗》简析详情»

吴兢

吴兢(670—749),唐朝著名史学家,出生于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他在武周时期进入史馆,负责修撰国史。吴兢以其耿直的性格和敢于犯颜直谏的勇气而闻名,他在政治上也有不少贡献,被誉为一代诤臣。

吴兢的直言敢谏使他在朝廷中备受重视。他不畏权贵,勇于指出朝政的弊端和不公,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提出建议。他的直言不讳,使得他在朝廷中备受争议,但也赢得了一些忠诚的支持者。

吴兢在修撰国史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对历史的研究深入广泛,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考证非常严谨。他的著作《旧唐书》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记载,对于研究唐朝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然而,吴兢的政治立场和直言不讳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他多次因直言得罪权贵,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不挠地为正义和公正而奋斗。

吴兢于749年去世,享年79岁。他的去世使得唐朝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直言敢谏和对历史的研究成就,使得他被后人称为一代诤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猜您喜欢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代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唐代 杜荀鹤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富贵曲

唐代 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