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汗简:意同汗青,青竹烤干以写简。此句意为多年寒窗终于熬出头当了知州。褰帷:掀开车上围幔。褰,揭开。剧州:政务繁重的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韦平:西汉韦贤与平当都是父子相继为相。邵杜:两位有政绩的地方官姓氏。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帝邱: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归奉计:按照计划回到原来的岗位。石渠:古代官员巡视地方时所经过的地方。
《送云卿知卫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汗简:意同汗青,青竹烤干以写简。此句意为多年寒窗终于熬出头当了知州。
(注释:汗简是指用烤干的青竹写简牍,比喻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就,成为了知州。)
褰帷:掀开车上围幔。褰,揭开。
(注释:褰帷是指掀开车厢上的围帘,比喻揭开了某个事物的面纱,使其真相显露出来。)
剧州:政务繁重的州。
(注释:剧州是指政务繁忙、繁重的州,表示该地区的政务工作非常繁忙。)
韦平:西汉韦贤与平当都是父子相继为相。
(注释:韦平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韦贤和他的儿子韦平,两人都曾担任过宰相的职务。)
邵杜:两位有政绩的地方官姓氏。
(注释:邵杜是指两位有政绩的地方官员的姓氏,具体指代的人物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帝邱: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注释:帝邱是指濮阳古称帝丘,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曾在此地建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使其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送云卿知卫州》注释详情»
题解:《送贾云卿赴卫州知州》
这首诗是作者在贾云卿赴卫州担任知州之际所写,旨在送行并劝勉贾云卿在政务上勤勉尽责,同时体验卫州的淇水风情。诗中还表达了希望三年后能够再次相聚,重温旧友情谊的愿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贾云卿要赴卫州担任知州的事情,这是整首诗的背景。作者通过写诗送行,表达了对贾云卿的祝福和鼓励。
其次,诗中提到了贾云卿在卫州任职期间应该勤勉于政务。作者用“勤政”来形容贾云卿应该努力工作,尽心尽力为民众服务。这是一种对贾云卿的期望和鼓励,也是对他能够胜任知州职务的肯定。
接着,诗中提到了卫州的淇水风情。淇水是卫州的一条河流,作者希望贾云卿能够体验卫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以增加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感情。这也是一种对贾云卿在卫州任职期间能够融入当地环境的期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三年后能够再次相聚,重温旧友情谊的愿望。这是一种对贾云卿的友情和思念,也是对他在卫州任职期间能够保持联系和交流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在贾云卿赴卫州知州之际所写,旨在送行并劝勉贾云卿在政务上勤勉尽责,同时体验卫州的淇水风情。诗中还表达了希望三年后能够再次相聚,重温旧友情谊的愿望。这首诗通过表达对贾云卿的祝福和期望,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人情的关注和重视。
《送云卿知卫州》题解详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司马光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的贡献之一是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司马光的人格特点是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他的为人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的著作非常丰富,除了《资治通鉴》之外,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086年,司马光逝世,被追赠太师、温国公,并谥号为文正。他的贡献和影响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