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国君如果对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自高自大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用大夫的规格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言语不中听,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去不能成为贫贱的人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注释:
1. 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2. 遭:遭遇,遇到。
3. 田子方:子击的老师。【详细见下(扩展阅读)】
4. 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求。
5. 不为礼:不还礼。
6. 亦:副词,只是,不过。
7. 而:通“如”,如果。
8. 国:国家。
9. 闻:听说。
10. 国:国君,国王。
11. 待:待遇,对待。
12. 用:需要。
13. 合:投契,融洽。
14. 履(lǚ):鞋子。
15. 去:离开。
16. 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 谢:道歉。
《田子方教育子击》译文及注释详情»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司马光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的贡献之一是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司马光的人格特点是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他的为人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的著作非常丰富,除了《资治通鉴》之外,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1086年,司马光逝世,被追赠太师、温国公,并谥号为文正。他的贡献和影响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