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的恩爱难以忘怀,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的决策,否则就会重蹈陈后主亡国的覆辙。
注释:
马嵬(wé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被绞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地返回长安。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和贵妃之间的恩爱虽然难以忘怀,但国家已经焕然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马嵬坡》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安禄山起兵叛乱,迫使唐玄宗不得不赐杨贵妃自缢,这一事件被称为“马嵬之变”。而郑畋作为唐僖宗朝的一位有政治才能的人,在他担任凤翔陇右节度使期间,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感到深深的感慨。于是,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写下了这首诗。 《马嵬坡》创作背景详情»
玄宗的举动。他在危难之际能够明智地做出决断,被称为“圣明”。然而,最后一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暗示了陈后主的悲惨遭遇。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在隋兵的追逼下躲在景阳宫的井中,最终成为俘虏。诗人通过对比,暗示玄宗虽然没有陷入和陈后主一样的困境,但他的行为也只能算是比陈后主稍微明智一些而已。通过这种微妙的讽刺,诗人既对玄宗表示了理解,又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婉转的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玄宗的复杂心理和他与陈后主的对比,展现了玄宗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诗人既对玄宗表示了体谅,又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婉转的讽刺。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玄宗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
《马嵬坡》赏析详情»
郑畋(823-882),字台文,河南荥阳人。他在会昌二年(842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成功考中进士。后来,他被任命为刘瞻的从事,负责辅助刘瞻管理北门事务。刘瞻担任相位后,郑畋被荐为翰林学士,并且晋升为中书舍人。
在乾符年间,郑畋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兼同平章事。不久后,他被调任为凤翔节度使,成功抵御了巢贼的进攻,因此受到了表彰,并且被授予检校尚书左仆射的职位。
郑畋的诗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共有十六首。他的诗风宽厚,能够写作诗文。除了诗歌创作,郑畋还有其他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