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鹦鹉曾经来到吴江的岸边,江中的小洲传着鹦鹉的美名。
鹦鹉已向西而飞回到陇山,鹦鹉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
春风和暖烟云缭绕飘来阵阵兰香,两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层层锦浪。
被迁谪的旅人此时只有徒然远望,长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为谁而明?
注释:
鹦鹉洲:武昌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祢衡曾作《鹦鹉赋》于此,故称。
吴江: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因三国时属吴国,故称吴江。
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
芳洲:香草丛生的水中陆地。这里指鹦鹉洲。
锦浪:形容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两句意为:春风吹开了烟雾,送来浓郁的兰香;两岸桃花盛开,映照得江浪绚丽如锦。
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
长洲:指鹦鹉洲。向谁明:意即照何人。
《鹦鹉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创作《鹦鹉洲》这首诗的情景。当时,李白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巴陵之游后回到了江夏。在江夏,他游览胜地,拜访朋友,重新找回了他放纵豪情和自由奔放的诗酒生活。《鹦鹉洲》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鹦鹉洲的美丽春景以及古代文人祢衡的悲惨遭遇,来对比诗人自己经历过的颠沛流离和孤寂心情。鹦鹉洲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而祢衡的故事则是一个悲剧,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和痛苦的命运。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苦难。
整个创作背景描绘了李白在江夏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以及他在这个时候创作《鹦鹉洲》这首诗的灵感来源。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鹦鹉洲》创作背景详情»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诗人用“何青青”来形容这一景象,既表达了他对鹦鹉洲美景的赞美,又透露出他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以“何青青”为引子,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用“我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何时”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自己生命的感慨。他在鹦鹉洲的美景中,感叹自己的时光已经过去,而不知道何时能再次回到这里,再次感受到这美丽的景色。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我心”为主题,将自己的情感与鹦鹉洲的美景相结合。他用“何时”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待,用“归来”来表达自己对回到鹦鹉洲的渴望。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以鹦鹉洲为背景,通过描绘鹦鹉洲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运用了双关语、设问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慨之情。
《鹦鹉洲》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