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帘漏滴》原文赏析

  • jīn
    mén
    ·
    lián
    lòu
  • [
    sòng
    dài
    ]
    wāng
    shēn
  • lián
    lòu
    què
    shì
    chūn
    guī
    xiāo
    dài
    dān
    huáng
    chóu
    shī
    湿
  • zhēng
    zháo
    luò
    yáng
    chūn
    wàng
    què
    lián
    tiān
    cǎo
    nán
    绿
    shuāng
    jiǎng
    shā
    tóu
    rén
    zhù

原文: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相关标签:婉约春天写景怀人谒金门

译文及注释

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
帘漏: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器具,由水滴落下的声音来判断时间。
春归:春天归来。
消息:消息传达。

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带雨:被雨水打湿。
牡丹:一种花卉,象征富贵和美丽。
无气力: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黄鹂:一种鸟类,鸣声悦耳动听。
愁雨湿:因雨水而感到忧愁。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
争着:争相追逐。
洛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以其美丽的春景而闻名。
连天:遥远无边的意思。
草碧:青翠的草地。

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南浦:指面南的水边。
绿波:波浪呈现的绿色。
双桨急:双桨划动的速度很快。
沙头:沙滩的一部分。
伫立:静立不动。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谒金门·帘漏滴》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南浦是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位于水边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是面朝南方的。这个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

注释:南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南”表示南方的意思,而“浦”则表示水边的意思。因此,南浦可以理解为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

补充:南浦这个词语在中国的地理名称中经常出现。例如,上海有一个地区叫做南浦,它位于黄浦江的南岸,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地区。此外,南浦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地方,只要这个地方是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都可以称之为南浦。 《谒金门·帘漏滴》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小令的描述。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对某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写了暮春的景色,牡丹花上带着雨水,黄鹂鸟中透露出忧愁的情绪,春天即将离去。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某人的思念之情。眼前的春色使人忘记了连绵的青草,作者站在南浦的沙头上,看着急切划过的船桨,思绪无限。整首词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情景相互交融,曲折而含蓄,婉媚而新颖,精致而美丽,确实是一首美妙的短歌。 《谒金门·帘漏滴》赏析详情»

汪莘

汪莘(1155~122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字是叔耕,号是柳塘,出生于休宁(今属安徽)的一个布衣家庭。他隐居在黄山,专注于研究《周易》,同时也涉猎释道和老子的思想。

在宋宁宗嘉定年间,汪莘曾三次上书朝廷,向官方陈述了天灾人祸、民生困苦和官员腐败等问题,并提出了布阵的方法,但他并未得到任何答复。当时的宰相徐谊在建康时,曾想将汪莘荐举给朝廷,希望他能成为一位遁世隐士,但这个计划最终未能成功。

晚年,汪莘在柳溪建造了自己的住所,自称方壶居士,并与朱熹成为好友。他的作品包括《方壶存稿》9卷,有明代汪璨等人刻印的版本;还有《方壶集》4卷,有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刻印的版本。

关于汪莘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55年,去世于1227年。

猜您喜欢

谒金门(送康伯桧)

宋代 张元干

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
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谒金门·留不得

五代 孙光宪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谒金门 舟中对月

元代 梁寅

天似洗。
遥望楚山千里。
归雁数声云外去。
此身犹滞此。
半夜潜蛟不起。
潭月金鳞光细。
独倚孤篷浑不寐。
碧流清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