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漏滴,却是春归消息。
帘漏: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器具,由水滴落下的声音来判断时间。
春归:春天归来。
消息:消息传达。
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
带雨:被雨水打湿。
牡丹:一种花卉,象征富贵和美丽。
无气力: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黄鹂:一种鸟类,鸣声悦耳动听。
愁雨湿:因雨水而感到忧愁。
争着洛阳春色,忘却连天草碧。
争着:争相追逐。
洛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以其美丽的春景而闻名。
连天:遥远无边的意思。
草碧:青翠的草地。
南浦绿波双桨急,沙头人伫立。
南浦:指面南的水边。
绿波:波浪呈现的绿色。
双桨急:双桨划动的速度很快。
沙头:沙滩的一部分。
伫立:静立不动。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谒金门·帘漏滴》译文及注释详情»
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南浦是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位于水边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是面朝南方的。这个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
注释:南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南”表示南方的意思,而“浦”则表示水边的意思。因此,南浦可以理解为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
补充:南浦这个词语在中国的地理名称中经常出现。例如,上海有一个地区叫做南浦,它位于黄浦江的南岸,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地区。此外,南浦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地方,只要这个地方是面朝南方的水边地区,都可以称之为南浦。
《谒金门·帘漏滴》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小令的描述。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在暮春时节对某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写了暮春的景色,牡丹花上带着雨水,黄鹂鸟中透露出忧愁的情绪,春天即将离去。下片则表达了作者对某人的思念之情。眼前的春色使人忘记了连绵的青草,作者站在南浦的沙头上,看着急切划过的船桨,思绪无限。整首词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情景相互交融,曲折而含蓄,婉媚而新颖,精致而美丽,确实是一首美妙的短歌。 《谒金门·帘漏滴》赏析详情»
汪莘(1155~122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字是叔耕,号是柳塘,出生于休宁(今属安徽)的一个布衣家庭。他隐居在黄山,专注于研究《周易》,同时也涉猎释道和老子的思想。
在宋宁宗嘉定年间,汪莘曾三次上书朝廷,向官方陈述了天灾人祸、民生困苦和官员腐败等问题,并提出了布阵的方法,但他并未得到任何答复。当时的宰相徐谊在建康时,曾想将汪莘荐举给朝廷,希望他能成为一位遁世隐士,但这个计划最终未能成功。
晚年,汪莘在柳溪建造了自己的住所,自称方壶居士,并与朱熹成为好友。他的作品包括《方壶存稿》9卷,有明代汪璨等人刻印的版本;还有《方壶集》4卷,有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刻印的版本。
关于汪莘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55年,去世于12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