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秋萧索》原文赏析

  • qín
    é
    ·
    qiū
    xiāo
    suǒ
  • [
    sòng
    dài
    ]
    huáng
  • qiū
    xiāo
    suǒ
    tóng
    luò
    jìn
    西
    fēng
    è
    西
    fēng
    è
    shǔ
    shēng
    xīn
    yàn
    shǔ
    shēng
    cán
    jiǎo
  • chóu
    guǎn
    rén
    piāo
    nián
    nián
    huáng
    huā
    yuē
    huáng
    huā
    yuē
    chóng
    tíng
    yuàn
    chóng
    lián

原文: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相关标签:悲秋孤独怀人忆秦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这约会的日期,无法相见。遥想在那深深的庭院里、重重的帘幕内,对方一定不知怎样地在忍受着这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寂寞。

注释:
⑴孤负:辜负。指对方的期望和约定未能实现。
⑵黄花:菊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 《忆秦娥·秋萧索》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词的主题是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游子的离愁,表达了游子与恋人相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文章首先提到了词的开头,描述了游子独自旅行时内心渴望温暖的呼唤。这为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文章详细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强调了秋天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特别是在深秋时节,梧桐叶落、西风恶劣,新雁的叫声和残角的声音更加凄厉,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的描写营造了浓重的秋意,为下文表达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

接下来,词中将离愁拟人化,描述它不顾游子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游子的心灵。词中还提到了游子与恋人的约定,每年黄花开放时,游子都无法实现约定,这让他感到歉疚和痛苦。然后,词的视角转向了恋人,描写了她的居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深深庭院和重重帘幕中的恋人如何忍受相思之苦和孤寂,年复一年地等待游子归来,已经不言而喻。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直接的描写游子的离愁和墨写闺人的幽怨,表达了两地相思的情感。在萧杀的秋景中,这种情愫显得更加深挚动人。 《忆秦娥·秋萧索》鉴赏详情»

黄机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和诗人。他出生在婺州东阳(今属浙江),具体的出生年份不详。黄机曾经仕官于州郡,但具体的官职和任期不详。他的游踪经常在吴楚之间,可能是指他经常在江南地区活动。

黄机擅长写词,与岳珂是好友,两人经常互相唱和。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为特点,被誉为南宋词派的代表之一。黄机的词作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尤其是与岳珂的合作更是广为传诵。

除了词作,黄机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竹斋诗余》和《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关于黄机的生平和逝世的具体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猜您喜欢

喜春来·春盘宜剪三生菜

元代 元好问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
春风春酝透人怀。
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

元代 元好问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
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

元代 元好问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