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原文赏析

  • chūn
    lái
    ·
    meí
    qíng
    cán
    xuě
    fāng
    xīn
    nài
  • [
    yuán
    dài
    ]
    yuán
    hǎo
    wèn
  • meí
    qíng
    cán
    xuě
    fāng
    xīn
    nài
    liǔ
    dōng
    fēng
    wàng
    yǎn
    kaī
    wēn
    róu
    zūn
    xiǎo
    lóu
    tái
  • hóng
    xiù
    rào
    chàng
    chūn
    lái

原文: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
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相关标签:宴会喜春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花托着残雪花蕊生冷,柳枝随着东风摇摆,像少女的眼睛张开。小楼台的宴席上摆满了盛酒肉的酒器,宾主尽情欢娱。舞女红袖绕身,歌女低声唱着《喜春来》。

注释:樽俎:樽是古代的酒器,俎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
红袖:指宴会中的歌女。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组名为《春宴》的四首小令。根据题目可以推测,这些小令是在春天举办的一场宴会上所写的咏春曲。从内容来看,这组散曲应该是在金亡后,作者退隐故乡时所创作的。本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小令。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幅春宴的场景。首先,描绘了梅花托着白雪,柳枝随风飘拂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描述了小楼台在玉梅和白雪的映照下,在柳枝的围护下,摆满了盛酒和盛肉的宴席,主人与宾朋一边欢宴,一边观看歌舞,场面热闹非凡。

其中,“柳倚东风望眼开”这句诗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柳枝比喻为少女睁开的眼睛,形容了柳枝的妖娆之美。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宴的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欢乐氛围。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将读者带入了春宴的现场,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宴会的热闹。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喜庆,给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感觉。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宴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喜春来·梅擎残雪芳心奈》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

元代 元好问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临江仙 唐子西酒名齐物论,又曰

金朝 元好问

谁唤提壶沽美酒,浮生多负欢游。
窗明窗暗百年休。
凉风催雁过,春水带花流。
仰视浮云空自诳,往还岁月悠悠。
三山那有凤麟洲。
一杯齐物论,千古醉乡侯。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 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
仙洞窄,且唱喜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