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原文赏析

  • jiāng
    yuè
    huǎng
    chóng
    shān
    ·
    chū
    dào
    sōng
    shān
    shí
    zuò
  • [
    jīn
    cháo
    ]
    yuán
    hǎo
    wèn
  • sài
    shàng
    qiū
    fēng
    jiǎo
    chéng
    tóu
    luò
    jīng
    shào
    nián
    ān
    shì
    xiāng
    cóng
    jūn
    wèn
    suǒ
    cóng
    shuí
  • hòu
    cái
    tōng
    beǐ
    xiān
    shēng
    dòng
    liáo
    西
    guī
    yóu
    liǔ
    chūn
    guī
    yuè
    hóng
    xiù

原文: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相关标签:豪放少年爱国壮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秋风中,军队中的鼓声和角声响起,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飘动。年轻人应该参军,骑在战马上,在边关上奔驰。只要能够参军奔驰,就会感到十分快乐,不在乎由谁来指挥军队。侦察的骑兵已经通过了蓟北,部队的威名已经震动了辽西。等到战斗结束,回到故乡时,依然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征战连胜的士兵可以迅速凯旋,家中的女子不必因思念而流泪。

注释:江月晃重山:词牌名,是由《西江月》和《小重山》两个词牌组合而成的。每一阕上三句采用《西江月》的体裁,下两句采用《小重山》的体裁。共有五十四个字,前后两段各有五句,使用三平韵。

嵩山:古称为“中岳”,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部。元好问在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年)因避战乱而从河南省宜阳三乡镇迁居到登封嵩山。

“从军”二句:引用了王粲的《从军》诗句:“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候骑:指侦察的骑兵。

蓟北:指蓟州以北的地区,是汉唐时期的塞北之地。

辽西:指今天的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春闺:指春天的闺阁。

红袖:代指美丽的女子。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根据龙德寿的《元好问萨都剌集》,这首词是作者元好问于贞祐丙子年(1216年)为了避兵南渡而创作的。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唐圭璋的《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词人在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的战乱中避难时,从河南宜阳三乡镇移家到登封嵩山,这首词是他初到嵩山时所作的。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文章首先展示了边塞的环境,描绘了秋风萧瑟、鼓角悲鸣、城头旌旗飘扬和落日沉沉的景象,为后面的故事背景做了铺垫。接着,文章介绍了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他身跨战马,在边关驰骋。词人认为这位少年的英姿和边塞的壮美相得益彰,他们都充满了报国热情和青春的浪漫气息。少年们只要能从军驰骋就感到十分快乐,不在乎由谁来带领他们。这部分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国激情。

下片则着重描写了从军之乐。诗中提到侦察骑兵已经通过蓟北,部队的威名已经震动辽西。这表明边塞部队的威力已经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接着,诗人乐观自信地说,胜利凯旋后还能赶上杨柳依依的春天,欣赏春天的美景。这与上片的“秋风”相呼应,展示了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最后,诗人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在春天的美好时光里,那些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不再为思念而悲伤。结尾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与前面闺妇思亲的哀怨形成鲜明对比。

整篇文章展示了豪迈的报国从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鉴赏详情»

金朝诗人元好问的照片
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梁园吟

唐代 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鸟 一作:岛)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