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创作背景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他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之一。然而,北宋的首都开封却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地方,歌楼妓馆林立,各种流行歌曲吸引了大量的人们。柳永也被这些歌曲所吸引,开始与乐工、歌妓为伍。
然而,柳永并不满足于只是欣赏这些歌曲,他有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志向。他开始谱写俗曲的歌词,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权力结构,柳永的创作遭到了当权者的挫辱和打压,他的志向和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面对这样的困境,柳永选择了离开家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四处流浪,游历天涯,用他的词抒写着自己作为一个羁旅者的心情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逝去的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社会不公和权力压制的不满和愤怒。
这首词大约是柳永在游历江浙地区时创作的,他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挫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创作素材。这首词成为了他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结合,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表达能力。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词的开头描绘了雨后江天的清澈景象,通过使用上声的“雨”、“洒”和“洗”字,表达了清秋的清爽感。接下来的一句以“渐”字为引子,描述了秋天的变化,以及凉风的凄凉之感。紧接着的“冷”字和“凄紧”、“冷落”等双声叠响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悲秋的气氛。词的后半部分转入细致沉思,描绘了一片凋落的景象。最后一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表达了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哲理。整首词以写景为主,情感则融入其中,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结尾的“倚阑干”和前文中的“对”、“当楼”、“登高临远”等词语相呼应,使词的意境更加曲折动人。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详情»
。下片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词语简洁,却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情人能够长久健康,同时也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他们仍然能够共享明月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让你遇见,心动情不自禁。”则表达了作者对与情人相遇的渴望和对彼此心动的感受。作者希望能够有机会与情人相遇,让彼此的心情不受控制地激动起来。
最后两句“此夜情人眠,何时见巴山。”则表达了作者对与情人相聚的期盼。作者希望能够与情人在这个夜晚共同入眠,同时也期待着何时能够再次见到情人,特别是在巴山这个特殊的地方。
整首词以秋景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涯和思念情人的感受。作者的抒情方式独特,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语,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二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