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注释:
赋:吟咏。
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且教:还是让。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诗人在公元1240年前后的时期,已经进入暮年,同时金朝已经灭亡。诗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决定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成为一个遗民。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为天下人做出贡献,只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善良。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创作背景详情»
天下,只能在静默中崇高节制自己,抵御浮躁之云。这首诗也是如此,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诗人通过描写海棠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于青春和美丽的理解。海棠花虽然小,但是它的美丽却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这与青春少女的成长过程相似,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她们的美丽和成熟。诗人用“深”字来形容海棠花的小,强调了它的微小和需要细心呵护的特点。
诗人进一步提到了海棠花与桃树、梨树、李树等其他花树的区别。在春风中,这些花树争相开放,争奇斗艳,但是这种热闹只是短暂的,几经风雨后它们就会凋零。而海棠花却不同,它不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等待其他花树凋零后才绽放出美丽的容颜。这种态度也符合“最后的笑,才是胜利的笑”的哲理,它不急于展示自己的美丽,而是选择等待时机,以保持自己的长久和持久。
诗人在最后一段提到了“爱惜芳心”的忠告。他告诫海棠花不要轻易吐蕾,因为一旦开放,就会很快凋零。诗人可能是出于对于美丽的珍惜和对于浮躁的厌恶,才会给出这样的忠告。他认为真正的“芳心”不应该轻易展示,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和嬉闹,这只是一种炫耀和浅薄的表现。诗人希望海棠花能够慎重地保护自己的美丽,不要像桃李那样卖弄自己的光彩。
整首诗语言平易,但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海棠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于青春和美丽的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于浮躁和炫耀的批判。诗人的思考和哲理在平淡的语言中得以展现,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详情»
译文:被翠叶笼罩着的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是那么均匀;颜色就好像被涂抹上浓浓的胭脂,光泽娇嫩。
我怀着满腔的情意,再三要留住花梢的露水;只怕它滴下花蕾的红艳,可惜了这片明媚的阳春。
注释:
笼:笼罩。
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
胭脂:指红色。
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殷勤:情意深切。花梢:花蕾的尖端。
生红:深红,指花瓣。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诗人在公元1240年回到故乡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态。此时,金朝已经灭亡,诗人已经进入暮年。他决定与世无争,过上遗民的生活。诗人深知自己已无力周济天下,只能坚守自己的节操,独善其身。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创作背景详情»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誉为文坛盟主,同时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元好问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他的诗作成就最高,尤其以他的“丧乱诗”闻名。他的词被认为是金代一朝之冠,与两宋名家媲美。虽然他的散曲传世不多,但在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的著作包括《元遗山先生全集》和《中州集》。这些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文、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华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力。
关于元好问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190年8月10日,逝世于1257年10月12日。这段时间正好跨越了宋金对峙时期和金元之际,见证了北方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元好问通过他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