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即事》原文赏析

  • xiāng
    nán
    shì
  • [
    táng
    dài
    ]
    dài
    shū
  • huā
    kaī
    fēng
    shuaī
    chū
    mén
    chù
    wàng
    jīng
    shī
  • yuán
    xiāng
    dōng
    liú
    weí
    chóu
    rén
    zhù
    shào
    shí

原文: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相关标签:抒情愁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注释: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住:停,止,歇下。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卢橘(lú jú):一种橘子的品种,果实呈红色。
衰败(shuāi bài):凋谢,衰落。
京师(jīng shī):古代指国都,这里指北京。
沅水(yuán shuǐ):湖南省的一条河流。
湘江(xiāng jiāng):湖南省的一条大江。
愁情满怀(chóu qíng mǎn huái):心情忧愁,内心充满忧伤。
驻留(zhù liú):停留,逗留。
苦衷(kǔ zhōng):内心的苦恼和困扰。 《湘南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人身在湘南,却一直思念着京师并希望能在那里有所成就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埋怨东流水无法理解自己的心意,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国家却无门可报的悲怨心情。这个背景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追求,以及他对国家和事业的热爱和渴望。 《湘南即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卢橘开花和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深秋的时令。秋天往往是诗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而诗中的一个“衰”字,则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通过描绘卢橘开花,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卢橘开花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然而,随着诗人的笔触转向枫叶的衰败,诗中的氛围也逐渐变得凄凉和悲伤。枫叶衰败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残酷和无情。诗人用一个“衰”字,将自己面对这肃杀秋景时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在秋天的景象中感受到了无尽的忧伤和悲怀,他的心情被揭示得毫无保留。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卢橘开花和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了时令正是深秋。诗人通过一个“衰”字,将自己面对肃杀秋景时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湘南即事》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照片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是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出生于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年轻时拜萧颖士为师。他曾担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务。晚年他上表自请为道士。

戴叔伦的诗作多以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为主题,但也有一些作品如《女耕田行》、《屯田词》等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他在诗歌中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强调诗歌应该具有美好的景象和意境。

戴叔伦的诗歌涉猎广泛,包括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既有五言绝句,也有七言绝句,还有律诗、乐府等形式。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佳作之一。

戴叔伦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原因目前无法确定。

猜您喜欢

暮春感怀

唐代 戴叔伦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
剩水残山异昔游。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
赫赫时名扇外尘。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春怨

唐代 戴叔伦

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

新年第二夜答处上人宿玉芝观见

唐代 戴叔伦

阳春已三日,会友闻昨夜。
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