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卜算子(bǔ suàn z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wáng yàn yóu):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jiāng běi)、江南(jiāng nán):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zhū yán huàn):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王之道由通判安丰军升任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周紫芝是当时在江西兴国军任职的词人,他在送别友人王彦猷(即王之道)的酒席上创作了这首词。王之道可能是在离开安丰前往楚道的途中,而周紫芝则在江西兴国军任职期间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表达了周紫芝对王之道的离别之情。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分析和解读。诗的上片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情感,通过对江北与江南的对比,将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作者认为聚久必散,散了还会再聚,送往迎来是人生常事。虽然这次别离并没有被过分重视,但“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表达了借别之情,意味着岁月不饶人,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这里的“朱颜”更换不是指镜中的容颜,而是在梦中,暗示了人生如梦的意义。上片既表达了别情,又抒发了感慨。
下片则通过想象别后情景,抒发了友情。虽然上下片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词意有所转变。作者认为人就像是岭头的云一样,忽聚忽散,是自然现象,不必为别离感到难过。然而,虽然天不管云的聚散,但人却要自己管自己的聚散。因此,“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通过两个比喻体现了别离之后的孤单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在“席上”所表现的惜别之情。下片表达了自我解脱的愿望,但又无法真正解脱。
整首诗的上下两片格式相同,但通过述事和蓄情的曲折变化,充分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切动人地表达了友情。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赏析详情»
周紫芝(1082-1155)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出生于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他是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开始担任礼、兵部架阁文字。绍兴十七年(1147),他被任命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后来,他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被派往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任职,之后退隐庐山。他的交游对象主要包括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人,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据推测,他大约在绍兴末年去世。他的著作包括《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和《竹坡词》。他有一个儿子叫周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