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原文赏析

  • suàn
    ·
    shàng
    sòng
    wáng
    yàn
    yóu
  • [
    sòng
    dài
    ]
    zhōu
    zhī
  • jiāng
    beǐ
    shàng
    guī
    zhōu
    zài
    jiàn
    jiāng
    nán
    àn
    jiāng
    beǐ
    jiāng
    nán
    qiū
    mèng
    zhū
    yán
    huàn
  • rén
    shì
    lǐng
    tóu
    yún
    sàn
    tiān
    shuí
    guǎn
    jūn
    yún
    chù
    guī
    qún
    yàn

原文: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相关标签:送别惜别感叹人生卜算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卜算子(bǔ suàn z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wáng yàn yóu):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jiāng běi)、江南(jiāng nán):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zhū yán huàn):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当时王之道由通判安丰军升任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周紫芝是当时在江西兴国军任职的词人,他在送别友人王彦猷(即王之道)的酒席上创作了这首词。王之道可能是在离开安丰前往楚道的途中,而周紫芝则在江西兴国军任职期间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表达了周紫芝对王之道的离别之情。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分析和解读。诗的上片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情感,通过对江北与江南的对比,将别离看作一般的聚散离合,而不仅仅是尔汝之间的别离。作者认为聚久必散,散了还会再聚,送往迎来是人生常事。虽然这次别离并没有被过分重视,但“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表达了借别之情,意味着岁月不饶人,只能在不断的迎送中老去。这里的“朱颜”更换不是指镜中的容颜,而是在梦中,暗示了人生如梦的意义。上片既表达了别情,又抒发了感慨。

下片则通过想象别后情景,抒发了友情。虽然上下片在形式上没有变化,但词意有所转变。作者认为人就像是岭头的云一样,忽聚忽散,是自然现象,不必为别离感到难过。然而,虽然天不管云的聚散,但人却要自己管自己的聚散。因此,“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通过两个比喻体现了别离之后的孤单情景,进一步加深了在“席上”所表现的惜别之情。下片表达了自我解脱的愿望,但又无法真正解脱。

整首诗的上下两片格式相同,但通过述事和蓄情的曲折变化,充分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切动人地表达了友情。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赏析详情»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出生于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他是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开始担任礼、兵部架阁文字。绍兴十七年(1147),他被任命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后来,他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被派往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任职,之后退隐庐山。他的交游对象主要包括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人,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据推测,他大约在绍兴末年去世。他的著作包括《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和《竹坡词》。他有一个儿子叫周畴。

猜您喜欢

沉醉东风·对酒

元代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
葫芦提醉中闲过。
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清代 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梁甫吟

魏晋 陆机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