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在江南的三月,听着莺鸟的歌声,买酒不要计较钱财。晚上,新鲜的笋子和花朵,绿荫下的青蛙,春天老去,夕阳西下之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想要寻找过去的梦境,去前面的小溪,经过了三个柳树。桑树的小径上人很少,吴地的蚕才刚开始活动,寒冷中倚着一把烟。)
吴蚕:吴地盛养蚕,因称良蚕为吴蚕。
(吴地是养蚕的盛产地,因此称优质的蚕为吴蚕。)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译文及注释详情»
吴蚕是指在吴地(即今江苏省一带)盛养的蚕,因为这里出产的蚕丝质量好,被称为吴蚕。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注释详情»
这篇诗歌描述了江南三月的美景和春光的逝去,以及诗人对旧梦的追寻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首先,诗人以“红瘦绿肥,莺啼蝶飞”来描绘江南三月的景色,形容了春天的繁华和生机。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旧梦的追寻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他希望能再次来到前溪,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描述柳树垂下来,桑树旁边人很少,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寂寥的感觉。最后,诗人以“寒倚一梯烟”作为结句,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倚着一根烟雾般的梯子,思考着过去的事情。
整篇诗歌风格优美,自然流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真实,给人以美的享受。整体而言,这篇诗歌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评解详情»
吴锡麒(1746~1818)是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职务。他还两次充任会试同考官,并晋升为右赞善,进入直上书房,后来又担任侍讲和侍读,最终升任国子监祭酒。
吴锡麒生性耿直,不追求权贵,但他的名著在公卿之间广为传播。在担任上书房的时候,他与皇曾孙关系密切,成为莫逆之交。每当他得到一帖或一幅画作,必定与皇曾孙一起题跋,因此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后来,吴锡麒因为亲老而乞养归里。他主讲了扬州安定乐仪书院以及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并时刻关注并提拔有才华的人。直到生命的尽头,他都致力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