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原文赏析

  • sòng
    liáng
    liù
    dòng
    tíng
    shān
    zuò
  • [
    táng
    dài
    ]
    zhāng
    shuō
  • líng
    wàng
    dòng
    tíng
    qiū
    jiàn
    fēng
    shuǐ
    shàng
  • wén
    dào
    shén
    xiān
    jiē
    xīn
    suí
    shuǐ
    gòng
    yōu
    yōu

原文: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相关标签: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放眼遥望巴陵地区洞庭湖一带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Looking out over the autumn scenery of the Baoling area near Dongting Lake all I see all day is this lonely Junshan floating in the water.
传说这君山上曾居住着神仙可惜无法靠近,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
Legend has it that immortals once lived on this Junshan but unfortunately I cannot get close. My emotions flow along with the rippling lake water endlessly distant.

注释:
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
Liang Liu: Referring to Liang Zhiwei who was the governor of Tanzhou (now Changsha Hunan) and passed through Yueyang on his way to the capital.
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
Dongting Mountain: Referring to Junshan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Yueyang City in Dongting Lake with beautiful scenery.
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
Baling: The name of a county also known as Yuezhou now Yueyang Hunan.
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
Solitary peak: Referring to Junshan also known as Dongting Mountain.
接:靠近;接触。
Approach: To get close; to make contact.
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拾遗记》:“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
Immortals: Referring to the immortals in legends such as Xiang Jun and Xiang Furen. Shiyi Ji records: Below it there are hundreds of golden chambers where the Jade Maiden resides.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时的情景。诗人的友人梁六是潭州(今湖南长沙)的刺史梁知微,他在途经岳州前往朝廷时与诗人相遇。当时诗人被贬为岳州刺史,为了送别梁知微,他在送别宴会上创作了这首诗。洞庭山(君山)离巴陵很近,所以诗人选择以“自洞庭山”为题,表达了对梁知微的送别之情。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的一首七绝,被认为是盛唐时期七绝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送别之情,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婉。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巴陵和洞庭秋景来表达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巴陵一望”,但随后又转而描写洞庭秋景,这种转折使得诗中的景物显得简淡而不突出。然而,正是这种简淡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联想到《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情景,从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思和离别之情。这种景中具意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而难以捉摸。

其次,诗中提到了君山,将其与洞庭湖相连。君山作为洞庭湖上的一座孤峰,与洞庭湖日日相见,可能在平常时并不引起太多的注意。然而,在送别之时,诗人却感受到了君山的孤独。这种孤独并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孤立,更是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君山的描写,表达了送别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

最后,诗中提到了君山的传说。有人说君山是湘君姊妹的居所,也有人说君山下有金堂、玉女居住。这些神话传说使得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增加了诗中的神秘感。然而,诗人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传说,而是将君山作为一种象征,用来表达送别者内心的孤独和离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淡的描写和景中具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送别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婉。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离愁别绪。这种表达方式符合盛唐时期七绝诗的特点,也体现了张说作为盛唐时期七绝诗的代表之一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张说的照片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字是道济,又有一个字是说之。他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但他的家族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后来迁居洛阳。

张说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和思考。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张说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唐玄宗朝的宰相,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节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政廉洁,力求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政绩被后人称赞为“张说之治”。

张说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但也深感时局的艰难和政治的腐败。他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

张说于730年去世,享年63岁。他的去世给文学界和政治界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的诗作和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张说之学”。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踏歌词

唐代 张说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唐代 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蜀道后期

唐代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